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巢林笔谈》里官夫人劝廉的故事

时间:2011-03-17 13:01:30  来源:不详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央部委级司局级)。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他取出俸银10两,令州民赵锷修船。启程时,他偕同夫人登舟,看到船修理一新,禁不住吃了一惊,就问赵锷花了多少银子,赵锷回答说:“花了10两,正好与大人预先给的银子一样多。”江一麟不信,认为10两银子不够,便暗中查问各类工匠的费用,果然实际上花了20两银子。于是他随即取银6两,又加上30把扇子、2斤墨,估计这两样东西可折银4两多,一并交给赵锷说:“这是补给你的钱,如果有多的,你再退还给我。”(“余者偿之”)匠人赵锷坚决不收,但“以公坚持,乃受”,因为江公一再坚持,只好收下。


  这里讲的是修整船只的费用问题,江一麟由“不信”只花了10两银子,到“密查各色工匠费”,结果表明匠人赵锷“实倍之”(实际上用了加倍的钱,即20两银子)。面对十两纹银的超支,匠人赵锷情愿倒贴,这固然反映了老百姓对“父母官”的感激和爱戴,但作为一个真正爱民的清官,显然不会心安理得地坦然接受。因此,这才有了江一麟随后的偿还举动。对这笔修船账,他计算得明明白白,补偿得清清白白,没有倚势贪占小民的劳动血汗。在封建政治专制的黑暗时代,作为江一麟这样也算是做到官清如水了。


  不过话说回来,此刻的这位江郎官如果与州民赵锷相比,却未免显得有些小肚鸡肠,不够那么慷慨大度。照说,一个靠劳动为生的工匠,默不作声地为他倒贴了10两纹银,理应换来他这位“父母官”的某种奖赏与爱戴,可是,江一麟却只肯支付6两现银,其余4两则以扇和墨等实物相抵,尽管这不失为一种清白的行为,但非常明显,他心里打着“小算盘”,不肯吃一点亏。笔者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许对于这位大官来说,扇子和墨等实物太多,以多余的实物既可折换现银,又可换来廉洁的名声,岂不是一举两得?无论如何,江一麟的这一“实物折银”,也就“折”了自己居官以廉的名声,实在是与其身份不相称的遗憾。


  幸而江夫人一向贤惠,她对江公说:“既知十两,即当如数偿之,而别以扇、墨酬其劳,可也,何靳此?”用现在的话说,你既然知道他贴了十两银子,就该照数补给他就行了,何必另外拿扇子和墨酬谢他的辛劳,何必这样吝啬呢?听了夫人的话,江公不禁脸上羞得通红,“亟以四两补之”,急忙拿出四两银子补给赵锷,赵锷更加不敢接受。江公生气地说:“乃使我不如一妇人耶?”(你是存心让我不如一个女人么?)


  在封建男权中心社会,“妇人之见”历来被人们鄙薄为无足轻重的“短见”,况且此时江一麟官场春风得意时能接受夫人的一番劝廉之辞,知过即改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而江夫人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妇随夫唱”,她毫不顾忌丈夫的颜面威严,要求丈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做到廉政爱民,不要多占百姓一丝一毫的便宜。你看她的几句表白,坦诚公允,公私分明,朴实得体,一则施惠于民,令人折服,二则又维护了丈夫为政清廉的名声,实在是一种对丈夫爱之深而责之严的明智举动。看来,这位“官夫人”的“妇人之见”,确实胜过了做官的“须眉”,简直要让“官丈夫”汗颜。


  史书记载,江一麟(公元1520年~1580年)字仲文,号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