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曹光鑫:让公祭成为清明习俗

时间:2011-03-28 13:09:36  来源:不详

转眼间,明媚春色和祭奠追思的清明节又将悄然而至。开局之年,清明公祭英烈能否迈出新的一步,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据记载,晋国公子重耳落难时,曾得到介子推相助。重耳便将介子推遇难的日子定为寒食节,以表达感恩之心。由此看来,“感恩”应该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内涵之一。实际上,清明不只是认祖归宗的一种祭扫,更应该是缅怀名流先烈的一种感恩。近年来,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在不同时间段提出了“公祭”建议。早在2004年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设立“革命烈士节”的提案。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罗援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民族英烈纪念日的提案。他提议,将纪念日设在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先缅怀先烈,再祭奠亲人。

 

  用感恩的心凭吊英烈,此乃炎黄子孙延续了几千年的慎终追远、敬贤怀德的优良传统。在公祭活动中,人们可以传递对英烈的感恩与缅怀之心,告慰英烈在天之灵,牢记英烈丰功伟绩,引起全社会对英烈家属的重视和关爱,还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祖先崇拜与孝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公祭英烈的同时,也可以使后人的灵魂得到洗礼,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如何让公祭成为清明习俗?笔者愚见,各地各部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资源。清明节前后,各地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搭建活动平台,突出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二是加大宣传。各地应借助各种载体,广泛宣传清明公祭的意义,使公众形成共识。三是领导垂范。各级领导应精心组织并带头参与当地的公祭活动,一级带动一级,进而带动全民公祭活动。四是创新举措。各地可以将公祭与文明创建、评先评优等活动结合起来,实施考核奖励,并利用当地媒体,公开公祭活动组织实施情况。五是拓展形式。各地应以烈士纪念设施为载体,组织各界群众参与报告会、演讲会、宣誓仪式、参观展览等纪念活动,并同步开展烈士事迹宣讲、红色经典影视展播、爱国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文化活动。各地还可以开展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