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蒙撰文追念任继愈:重…
黄大昉:转基因水稻和玉…
最新热门    
 
任继昉:“儒”名源于“濡润”说

时间:2011-04-07 14:17:03  来源:不详

首先提出“儒”为“濡润”说的是东汉儒学大师郑玄。其注《礼记·儒行》中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这里先说“‘儒’之言‘优’也,‘柔’也”,又说“‘儒’者,‘濡’也”,二说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

 

    先看“‘儒’者,‘濡’也”一说。历代采用、赞同此说的不乏其人。南朝梁代儒家学者皇侃在为《论语·雍也》“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作疏时说:“‘儒’者,‘濡’也。夫习学事文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这里首先重申了“‘儒’者,‘濡’也”,继而阐述其道理,这就说明:“儒”之所以得名于“濡”,是因为“濡润”,即“习学事文”而受到滋润、润泽,“故谓久习者为‘儒’也”。唐代的经学大师孔颖达在为《礼记·儒行》作疏时说:“案郑《目录》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下面就是“’儒‘之言……”。郑玄的话,全靠孔颖达的引用才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北宋经学家邢昺在为《论语·雍也》“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作疏时说:“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这里说明“儒”的得名是因为“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秦纪二》“召集鲁儒生七十人”作注时说:“‘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这也是重申郑玄的观点。清代经学大师段玉裁在为《说文·人部》“儒,柔也”作注、孙诒让在为《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正义时,都引用了郑玄的话。

 

    其次,从字音来说,“儒、濡”二字不仅现在同音,古代也同音,古今语音完全相同。所以,现代学者郭沫若在为《管子·宙合》“涅儒”集校时引清代洪頤煊云:“‘儒’、‘濡’古字通用。”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