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邵仄炯:国画创新是种“通变”

时间:2011-05-14 10:23:16  来源:不详
好地把握自己的内心,坚持与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创新总是被鼓励的。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那些年里,邵仄炯也曾一门心思求变,用张大千[注: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式的泼彩或是吴冠中式[注: 主要内容  一、北魏妃嫔称呈。太武帝曾置。 内容部份  二、科举合式被录取称中式。-zhongshi]的墨枝交叉,试着将中国画画出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走这样一条路,他得到了一些认可,曾捧得若干个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奖项。但后来,他走了另外一条路。

2003年,大学毕业几年的邵仄炯,改了画风,奔“老派”而去。如今在他笔下,山是敦厚的,石是沉稳的,树是俊秀的,云是悠远的,疏淡、清雅、静穆。他说:“从前我的画,是画给别人看的,今天的画,才是遵从内心的。”

着白色唐装,戴银框眼镜,说起话来温文尔雅、不事浮言。他说曾经想不通绵延千年的中国画今天的境遇:到底是它已经真的陈旧而魅力消褪,还是当今人[注: 今人 拼音: 解释: 现代的人;当代的人。-jinren]们的审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了改变?他忽而意识到在没有把这个问题探究明白之前,就对中国画“创新”,太草率了;他应该循着中国画的来路,将这种传统艺术细致地体认一遍。

“越是深入其中,就越感觉中国画里有一种循序渐进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以我偏好的山水题材而言,出手非攀宋元不可,前辈画家如李公麟[注: 李公麟 1049年生,北宋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1049-1106)享年五十七岁。]、米元章、钱舜举、赵孟頫\,皆是文人,画中功夫以外,更有胸襟涵养。”邵仄炯说。

邵仄炯的“正职”是编辑一本有着近30年历史的月刊《书与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析经典,论画道。“我不介意做中国传统书画的普及、梳理工作,现阶段我觉得传承比创新更重要。”偶尔他也回母校给中国画系的学弟学妹们讲讲课,开口便道:“学中国画,首先得对中国画有敬畏之心。”每当夜阑人静,山水才又穿越时空,随邵仄炯手中的笔墨缓慢游走,在宣纸上呈现出另一种梳理的可能。这景致现实生活中不常有,可每一次落笔,他都将[注: 都将 拼音: 解释: 1.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doujiang]身心浑然置于其间,似在追寻生命与自然景象交融互渗的“天人合一”,予人可感的亲切。“我试图撷取古人山水的片段加以解构、变形、重组,在领悟古代山水景物微妙关系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传统山水图式。”中国书画讲究“养气”,尤其是“书卷气”,这“气”急不来。于是,他在山水画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