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白奚:澄清对道家学说的若干误解

时间:2011-06-21 12:03:23  来源:不详

 

    人们常常认为道家注重天道,轻视人事,实际的情况恐非如此。道家虽然善于思考天道,道家著作虽然以谈论天道和哲理为一大特色,但终归还要落实到政治[注: 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社会和人生中来。《老子》五千言中,主要的篇幅还是谈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有的是直接谈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是从天道和哲理中引出社会政治与人生,或从社会政治与人生中提升出天道和哲理;即使是只谈天道和哲理的语句,其宗旨也是要为社会、政治和人生求得天道观方面的依据和哲理方面的指导。正是由于道家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与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因而才能在这一广大的领域同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形成互动和互补。

 

 

    人们往往将老子看成是隐士的代表,将道家与隐士简单地划上等号,并认为隐士是逃避现实的一批人,这种看法也是不准确的。隐士是指拒不与当政者合作的士人,而老子长期担任周之“守藏史”,当了一辈子的官,是在晚年才“见周之衰,乃遂去”的,因此将老子归为隐士是不妥的。至于说隐士逃避现实,这种常见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隐士的隐居是为了“求志”,他们并没有忘却天下,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社会,把天下放在心上。庄子就是这种隐士的典型,庄子自己就说过:“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注: 大行[佛教术语],大行[自行车品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