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成都被联合国组织授予亚…
张艺谋:芙蓉姐姐都被接…
最新热门    
 
诗都被古人写光了?

时间:2011-12-6 9:16:36  来源:不详

南宋有个诗人叫陈渊,旅行时发现放眼都是陶渊明[注: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歌咏过的情景,遂作诗感叹:“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谁云古人远?正是无来去!”千年后,一位朋友临清流而未能赋诗,也发出陈渊式的感叹:还没写,李白杜甫的诗就往外蹦,诗都让他们写尽了哇!

有嫌古人把感受写尽的,也有嫌旧诗过时的。借余光中先生一句妙喻:当你的爱人已经改名为玛利亚,你还能赠她一首菩萨蛮吗?加起来合成一个问题:信息时代,还有古典诗歌的存身之地吗?

就诗的本体来说,我认为:山无棱,天地合,诗魂乃绝。古典诗歌的精魂何托?正在一颗颗吟唱生命感受、观照天地运行的心灵。仰观日月星辰,俯察世道人心,感于目而孕于心,绣口一张,便成绝句、歌行。宇宙无尽,生命无穷,这种追问就没有尽头,诗的吟唱就永远是未完成时。至于古人写尽说,钱钟书曾有酷评:怕不是古人意境广,而是你心眼太偏狭。

就诗的形式而言,回答可能会复杂一些。

有人会问:表达生命的体悟,为什么非要用古典诗歌的形式?新酒,为什么非得旧瓶?这个问题有点似是而非。谁说让旧诗“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形式,雕塑、绘画、歌舞、话剧、小说、电影,同样可以兴观群怨。只是,在使用新瓶、新新瓶的时候,我们非得砸掉旧瓶吗?宋哥窑、明青花,放在今天的聚光灯下,一样传递别样的意味。

其实,这旧瓶的“设计”早已轻烟散入五侯家,滋养着别的艺术形式了。赋比兴的手法、意在言外的表达、物物自现的架构、长短铿锵的节奏……随处可以见到诗的影子。

如何让旧瓶绽放出当下的神采呢?这又是一个“大哉问”。据说,现在网络上一年创作的诗歌总量,超过全唐诗的5倍。可是,漫说比肩李杜,找出近乎皮日休[注: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陆龟蒙[注: 陆龟蒙(?~881年),字鲁望,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陆元方七世孙,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水准的,能有几何?在具体层面,古境和今味之辨、平水和今韵之争、平仄格律之存废,每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在我看来,此瓶当像《西游记》中金角大王的羊脂玉净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