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杜学峰:苏轼“不嚼面”
柏峰:山深闻鹧鸪
最新热门    
 
徐昭峰:周赧王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西周武公

时间:2012-2-23 9:31:16  来源:不详
。兵弊于周,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劝王攻周。秦与天下弊,则令不行矣。’”可见秦国虽有攻周之心,但忌惮各诸侯国会联合抗秦,所以在最后关头还是放弃了。二是西周武公据有赧王,成为各诸侯国眼中的周王室代言人。这一点可以赧王五十九年西周与诸侯约纵抗秦这一事件看出。据《史记·周本纪》:“(赧王)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时已至战国晚期,秦灭六国之心已昭然若揭,攻取韩阳城负黍标志着秦已深入中原腹地。在此时,西周武公毅然决然撕毁与秦国的修好条约,出面与东方诸侯约纵,组成联军出师抗秦。但此时的天下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已经具有吞并天下的实力。在这样的形势下,秦不仅不忌惮其他诸侯国的舆论压力,而且有灭西周以试探其他诸侯国反应的意味。故“秦昭王[注: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称秦昭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赵武灵王立昭襄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结果,“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随后,“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以上均见《史记·周本纪》)

 

    司马光[注: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赧王下》所记赧王五十九年的史实同于《史记》,但有差异的是,《资治通鉴》中与诸侯约纵和奔秦献邑均是赧王,而非西周君。根据我们上文的分析,赧王五十九年与诸侯约纵的是西周君,而非赧王,奔秦尽献其邑的也是西周君,而非赧王。司马光之所以作此记述,当是其正统观史家思想的反映,而非对这一史实的不认同。

 

    观之西周武公与曹操,虽然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金字招牌,但结果却大不一样。一则战国晚期天下形势使然,作为天下共主的周赧王影响甚微,不似春秋诸侯争霸[注: 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时期周王的作用显著,各诸侯国的地位还需要得到周王的认可方能得到天下认同,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西周武公作用也极为有限;而东汉末年虽然群雄并起,但他们的爵位必须得到汉献帝的诏令认可,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影响就极大。二则西周公国国土狭小,人口不多,仅求自保,没有也不具备称霸的实力;而曹操不仅有称霸的野心,也具备称霸的实力。在你死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