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童蔚:叙写独特的百年——评《清华名师风采》

时间:2012-3-26 12:58:19  来源:不详
 

    这是一部开放的书,期待读者自由地品味“清华文化”。因为,没有什么比一本甚丰厚的史料性书籍,更利于阅后得出自己的看法。以这样的视角阅读,你将会发现:近百年前在清华园里发生的平常事,放在今天,则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在天安门广场领导五四运动的学生——罗家伦[注: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代表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 ,《文化教育与青年》等。],30岁出头当上了清华的第一任校长,这位“初出茅庐者”,上任伊始就开风气之先,招收女生,落成了清华的四大建筑:生物馆、气象台、扩建图书馆和明宅宿舍。而他倡导的,建设与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的方式,后来在教育体制走了一段弯路后,再次回归时——就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与西方的教育模式相接轨,其实也是与曾经有过的清华传统再次对接。如罗家伦所言:“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责任”;“我心里最满意的乃是我手上组织成功的教学集团”,这应是教育管理者熟知的名言。然而,如此有功德的校长,因其作风专断、不尊重群众意见,还是被师生组织的“驱罗”运动赶下了台。校长的席位只坐了两年。可见当时的清华园,严谨的是学风,校风颇为宽松。乃至后来的梅贻琦[注: 梅贻琦,中国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09年考取清华“史前期”第一批“直接留美生”,入吴斯特工业学院习电机工程。]校长,做了17年校长,笑谈曰:“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梅校长以寡言实干著称,在其一生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对位效应”,即:他长期担任清华校长,并且创办了台湾的清华大学,也任校长。如果读者参见书中梅先生早年留美时,用镜子折射原理自拍的照片——“五个梅贻琦”,当能领悟到梅校长的内心世界,是如此多元而又统摄于一个生命焦点,那就是——办教育!书中所载,他临死前携带身边一个封存的手提包,后人在他去世后打开发现,那是他保管到最后一刻的清华基金的账目,每一笔支出,都确凿无疑。笔者还进一步了解到,梅先生提出的“教授治校”和他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谓也”。的确,所谓的大师,大约如“五个梅贻琦”影像的内涵——如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任教的同时,每年著书立说30余万字,四处讲演,短暂的一生构建1400万字的著作库。这样的清华教授,出现了短暂的共存共生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