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最新热门    
 
《舌尖上的中国》将拍第二季 “小吃”或成主角

时间:2012-5-24 12:08:44  来源:不详
一季,第二季会照顾到更多的地方。
  新京报:片中选择的主人公都很有意思,比如电视台化妆师、香港老人等,都是怎么找到的?
  陈晓卿:主人公的选择主要也是看报道,主要是看食物的报道,平媒上找相关线索,由执行总导演和调研团队商量、具体落实。
  新京报:片中的切入点也比较奇特,比如紫菜那集,就有福建[注: 福建省-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3°33′~28°19′,东经115°50′~120°40′。]观众说他家的紫菜是最有名的,但是片中反而避开了这些最有名的?
  陈晓卿:因为霞浦的景色让人太震撼了,我们看到的几乎是一个风景点。做电视肯定选视觉有冲击力的画面。如果只是说吃的,在视觉上不会那么好看。
  曾想找姜文做配音
  新京报:现在大家对片子文案的反应也比较两极化,有的人觉得挺文艺,有的人觉得有点煽情,每集最后还都会拔高主题。
  陈晓卿:这是我的失误,应该最后再找个人来把关。以前觉得片子比较窄众,但现在来看文案对普通大众来说有点“文艺”,对文青又“故事会”了一点。如果前期做充分,文案的问题是看不出来的,故事到位了,文案就不用再说了,但不到位的话拍了这么多人生故事,不说又收不了尾。
  新京报:有人还觉得配音声音有些“压迫感”。
  陈晓卿:配音有人说特别不好,有人说特别喜欢这个声音,我寻找声音的时候是他的普适性。其实我找李易也可以,他也基本是纪录频道的代言,他的声音冷、坚定,但是没有好奇心。李立宏的声音可塑性好,而且他的人很职业,几句话也会过来配。开始我们也联系过姜文,主要是他的档期有问题,不可能这集录完了他就过来配。
  把春笋当冬笋是遗憾
  新京报:美食类的纪录片国外一直都有,为什么现在我们才拍了第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
  陈晓卿:以前没有纪录频道,这个都立不了项,没有充足资金,拍不好,就一点点钱,实现不了。现在只要有好想法,能保证拍摄质量,就能得到支持。
  新京报: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你觉得这个片子能满足你的需求吗?
  陈晓卿:这个片子不是拍给我自己的,卤煮火烧我个人很喜欢,但不太健康,就没有表现。不能把个人风格带入到大众传媒中去。
  新京报:沈宏非[注: 沈宏非,男,1962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系。1984至2000在广州、北京、香港等地从事媒体工作。]和蔡澜作为本片的美食顾问,做了些什么?
  陈晓卿:他们俩和我合作十年,在美食上的观点非常一致。蔡澜想做轻松愉快好玩的,这个我们有冲突,我们不能做简单的行走的,看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沈宏非前期策划提供观点,拍摄样本等,最后还校稿。实际上我不是资深的吃货,需要找一个把关的人,还是出现了把春笋当成冬笋的问题,是个遗憾。
  ■ 数说
  拍摄素材没有办法算,大量是数字记录,硬盘资料。
  该片的拍摄团队是30多人。
  拍摄地点多达60个,加前期调研将近100个。
  拍摄周期长达半年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玮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