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抓阄儿”状元刘若宰:曾因祖籍是梁山落榜

时间:2012-5-25 13:50:30  来源:不详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状元,系安徽安庆人氏刘若宰。关于这位刘状元的史料记载不多,但他祖籍为何处的说法,近些年来却很是不少。除了安庆说,有说他是江苏潜山人的,还有说他祖上本是山东梁山人、后来迁到了江苏的。笔者翻来覆去查了半天,发现还是安庆说多一些。况且,如今安庆还有个状元府宾馆,据传就是因为刘若宰而得名,那就姑且从其说吧。


  刘若宰参加的这一科考试,由于是崇祯上台后组织的第一次,因而受到高度重视。这位很想选拔一些有用之才的最高领导,亲力亲为地出题、阅卷、面试,好一通忙活。他看了好多份卷子,认为刘若宰等几位同学的水平还行。但是究竟确定谁为状元,他却始终拿不定主意。后来,就想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高招”。


  这“高招”的操作流程如下:让人找来一个铜罐子,拿来一双金筷子,把这些考生的名字做成签子放在罐子里面。然后,崇祯亲自用金筷子往外夹,看看天意如何。一连夹了三次,夹出来的竟然都是刘若宰!不管这种方法有多么好听的学名,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抓阄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崇祯身上,不论正史有无记载,那还是比较可信的。因此,称刘若宰为抓阄儿抓出的状元,应该不算太过分。


  关于这位刘若宰,还有一个关于他赶考的故事流传。说是他本该在上一届考试就拿状元的,但在殿试的时候说了实话,没有隐瞒自己的祖籍是出造反好汉的梁山。而时任最高领导的天启,恰恰最烦宋江及其手下那帮人。最高领导一不高兴,刘若宰不仅丢了状元,最后连个进士也没弄上。这事儿说得就比较外行了。要知道,到了殿试这个阶段,是只排名次不往下刷人的。拿不了状元,进士是没得跑的,除非因为有舞弊行为或者重大政治错误而被除名。


  据说刘若宰的家庭出身比较显赫,他的老爹做过山东的布政使[注: 布政史,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算是个“官二代”。


  关于刘若宰从政后的业绩,相关史料甚少,只是说他“政绩平平,官亦不显”。但在有限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比较公道正派的人。


  刘若宰状元有个同级进士同学很有名,他就是因为死守扬州而被杀的抗清名将史可法[注: 史可法(1601—1645),宇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样符(今开封市)人。崇恢进士。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金都御史,在安庆、他州等地堵截起义军,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史的考试成绩一般般,位列本科三甲二十六名。史可法成为进士之后,之所以能被重用,与刘若宰的推荐大有关系。他在给最高领导的推荐信中说,史可法“智勇忠介,具经济才”,应该予以提拔重用。


  有趣的是,史可法有个弟弟跟他是同级进士。此人名叫史可程,位列本科二甲十名,考试成绩比哥哥要好得多。但在做人方面,这位弟弟跟哥哥相比,差距可就不小了。史可程留给历史的事迹,主要是以投降为主。他先是投靠了李自成[注: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当然了,你也可以说他这是起义反正之举。但问题是,李政权刚刚倒掉,他一转眼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