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太湖文化论坛”热议中…
甘肃医生打通任督二脉?…
甘肃医生打通任督二脉?…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
粤港澳官员承诺共同推动…
关注2012伦敦书展②:大…
中医药界委员:有喜有忧…
政协委员司富春:中医药…
2月27日 陈赓诞辰 熊成…
山东大学组建儒学高等研…
最新热门    
 
推动中医进校园为时尚早 各项条件尚不成熟

时间:2012-6-29 12:07:19  来源:不详

昨天,记者从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本市计划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下学期起,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注: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xiaoxue]版)将正式启用,该课程老师将在本周报名遴选后接受中医部门培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课程旨在普及中医文化,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6月25日《京华时报》)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也属国粹之一,向中小学生普及有关知识意义深远。按理说,北京现在开始在校园推行普及读本小学版应该多多给予掌声。但笔者认为,目下在中小学推行中医课程显得为时尚早。

首先,中医校本课程读本需要精心编排充分论证。记者获悉,高手所编教材太深内容全删。这说明初编比较粗糙,即使有所增删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不容易编成精品读本。此门课程的编排应把中医专家、教育专家、心理认知专家、文化专家等组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充分权衡论证后再推出读本。

其次,没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达标要求。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也就是说由学生自由选读或课外阅读,读多读少听凭学生自觉。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业负担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在应是功利仍然颇浓的背景下,这本读本有可能被弃置一边闲置起来。如此就没有阅读实效,这项活动也有可能最后演变为一种单纯变味的推销书活动。

其三,是缺乏胜任中医学知识教学的教师。没有雄厚的中医知识和娴熟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是难以辅导学生学习中医课程的。弄不好,还有可能误导学生学犯了知识性错误。即使匆匆培训教师,也难以保证师资的合格达标。

此外,还有中医读本课程的定位是普及中医知识还是普及中医文化?两者有何关系?如何处理渗透?各个年级的读本有何衔接联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推行中医文化知识课程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在各项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进校园为好。否则,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更不能打着推行中医文化旗号去行营销书籍盈利之实。(徐大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