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山西历时4年成功修复80…
山西修复千年书法古碑 …
毛泽东与国图《雁门集》
山西省非遗保护状况堪忧…
女娲骸骨山西被发现? 学…
教科文组织山西考察:日…
山西学者诉纪连海剽窃案…
山西工地发现清代墓葬群…
山西农民26年孤独守护面…
中国4省6地争夺炎帝故里…
最新热门    
 
山西雁门关修复完成 打造“边塞文化”旅游区域

时间:2012-8-19 12:54:29  来源:不详

修复一新的雁门雄关

(记者康维佳)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的万里长城,有一段穿越了山西省代县境内,著名的雁门关就坐落在这里。目前,作为山西一处新增的旅游景点的古老雁门关已经修复完成,游客络绎不绝。最近,记者随同山西省宣传工作观摩检查团来到这里,目睹了雁门关的雄姿。置身于雁门关,就会穿越历史的时空,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再现血与火的场面。

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期。汉、明两代都曾大规模修筑。长城自北京西和北两个方向经河北进入山西形成内外两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内长城和外长城。北面的是外长城,西面的为内长城,外长城多为“堡”,内长城多为“关”。 雁门关就在内长城上的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

历史给雁门关留下太多的悲壮故事和文人骚客们不朽的篇章。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这样描述雁门关:“雁门重关,山峦在,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从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的称谓,始自唐初。北方突厥崛起,常常南下侵扰。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延续五代十国[注: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若定义为唐亡至宋兴之间的时期则是907年-960年),简称五代,是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宋、辽、金、元约四百余年。元朝时,关城被毁。明代时,在距旧雁门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上新建了雁门关。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逐步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修复前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山西忻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雁门关融入文化的内涵,打造“边塞文化”、“兵戎文化”新的旅游区域,按明长城雁门关的规模,重新修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