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阅读陷入“喜浅厌深” …
国际荷花专家齐聚中国荷…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 成中…
中国古代就有“环境保护…
放映技术改变中国影市未…
不差钱的电影市场缺什么…
专家研讨张大千艺术成就…
首届楷书展重庆启幕 秀…
泰山学术论坛:中国传统…
“海南画派”进行时:将…
最新热门    
 
中国电影为孩子们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时间:2013-07-02 14:47:40  来源:不详

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最繁华地段的电影院,每半个小时一场;场次再早,也有排起长龙的观众,全是十几岁的孩子……这是《小时代》制造的空前景观。事实上,这部于6月27日上映的影片在上映当日就刷新了国内电影市场多项纪录——排片率超过45%,超过《钢铁侠3》创下国内影市排映新纪录;观影人次220万,超过《西游降魔篇》创下国产片首日观影人次新纪录;首日票房7300万元(含首映场),超过《碟中谍4》创下国内电影市场2D影片首日票房新纪录。

与炫目数字并行的,是影片质量引发的口水战。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夸《小时代》的人和骂《小时代》的人形成了两大阵营:有人认为这部影片让年轻人真正感受到了青春;有人抨击电影内容空洞无物,透过纸醉金迷的场景宣扬了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再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夸《小时代》的人,大多是20岁上下的年轻观众,他们也是这部影片的目标人群;而那些骂《小时代》的人,则大多是电影行业里的从业者和影评人,他们年纪大、资历老。

尽管褒贬不一,这部影片已然成了典型的话题电影、现象电影。wwW.LSQn.CN说它重要,并不是因为艺术质量有多高,而在于电影产业改革10余年来,第一次有一部电影能成功地让这么多十几岁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走进电影院,并且在观影过程中无比投入和陶醉,以至于对于年长一些的观众来说,孩子们在影院里的笑声和泪水远比电影本身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然,仅就影片而言,《小时代》在内容设计和创作手法上存在不足甚至硬伤。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所引发的深水炸弹般的爆发力,喷薄出另外一个现实:我们的电影创作让青少年“饥饿”了太久。当快速膨胀的中国电影,不断把赌注投向武侠、谍战等跟风之作时,是否遗忘了某些角落?国外的青少年通过《舞出我人生》等电影挥洒激情,我们的孩子们对于青春电影的渴求又由谁来满足呢?

在《小时代》上映前夕,影片发行方乐视影业总裁张昭曾说过:“《小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在中国开辟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新的电影市场。”其实,张昭所说的这个市场一直存在,只是我们过去对它漠视了太久,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将《小时代》的目标观众称为“脑残粉”。电影行业里有一句老话,不尊重观众就是不尊重自己。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曾经被我们命名为“脑残粉”的观众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选择也将决定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

今天的中国电影为孩子们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就是《小时代》的大意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