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论:有媒体追问无制度…
评论:“考试进京”是开…
评论:抢挖古币凸显文物…
评论:文明出行是一种品…
评论:中国电影需要讷言…
评论:小成本影片展映期…
评论:千元《十万个为什…
评论:高素质文化传承人…
评论:不必对删除鲁迅文…
评论:过度解读鲁迅作品…
最新热门    
 
评论:汉字书写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化自觉

时间:2013-10-20 22:33:58  来源:不详
近日,西固区福利三校的600多个学生,在学校操场上,集体参加了一次场面壮观的汉字书写活动(详见《兰州日报》10月16日七版)。笔者猜想,学校组织如此大规模集体参加的汉字书写活动,大概和近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卫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节目大有关系。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汉字节目既给荧屏吹来了清新之风,也让“汉字书写危机”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  
  “汉字危机”近年来屡屡被提及。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却在无形中给了汉字传统书写一击颠覆性的重拳,键盘代替手写背后是汉字本身的意蕴的湮灭。汉字作为世界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不仅是一套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如今却陷入尴尬,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记得在最近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播出同时,还在央视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接受采访的路人被要求写出“未雨绸缪”四个字,居然绝大多数成人无法正[注: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建安初,法正与同郡孟达入蜀投靠刘璋,久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确书写,最后只有在校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记得其中一成年人面对记者提问,灿笑着说出:“真是‘愁’死了。WWW.LsQN.CN”确实愁死了,相信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看着电视节目中的听写内容,几乎感觉自己快变成了“文盲”。如今,提笔忘字已经被视为经常,而且,随着电脑、数码产品等日益普及,此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真是令人担忧。一则忧汉字正在日常生活中被割裂,识别汉字和书写汉字越来越成为两种技能,汉字的书写功能正在被拼音所替代,未来汉字发展何去何从真是令人担忧。二则忧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当“汉字英雄”评委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娓娓道来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笔一画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和情感正在迅速离我们远去。
  实际上,我们关注汉字的书写危机,更多是在关注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承。留住民族文化血液中的汉字情结,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才是当前这两档电视节目倍受关注的社会土壤。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魂魄有所承载与寄托,是我们数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的基址。热爱汉字、热爱汉语,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承载民族希望与未来的年轻人主动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虽然在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要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来完成,键盘和代码输入取代传统的书写已是大势所趋。但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电脑、网络技术如何取代人体功能,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书写技能以及起码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都应该是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放弃了汉字书写,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汉字,失去汉字也就是彻底断绝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而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也不会拥有未来。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更不能沦落为“历史遗产”,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自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