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风水 >> 墓地风水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千灾万祸少人知,克者论宗枝

时间:2009-9-8 19:37:38  来源:风水网
分定子孙十二位,灾祸相连值。   千灾万祸少人知,克者论宗枝。   【蒋传】:   此节,直纠时师误认子孙之害;盖子孙自卦中分出,位位不同;岂如俗师干从支,支从干,二十四路,止作十二位论;若如此论法,必致葬者灾祸相连值矣。既遭灾祸,而俗师终不知所以灾祸之故,胡猜乱猜,或云干凶,或云支凶,总非真消息也。   【宗龙子寻真】:子孙自「卦」中分出,不在“干支”中求。正是乾坤为父母,父母生六子,六子为兄弟,六子再生为孙。明得子母,自知得公与孙。公位、房份、宗枝等,无一不在其中矣。世人之以干支为宗枝房份者多如垣河之沙,现摘录《中国绝学》·「玄空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一书中的「干支」六亲如下:   法以子午卯酉配乾坤艮巽为父母,得大卦之中炁,故云「子午卯酉四山龙,乾坤艮巽夫妇宗」,乙辛丁癸乃子午卯酉之顺爻为顺子,与父同行,故云「子癸午丁天元宫,卯酉乙辛一路同」,甲庚壬丙为子午卯酉之逆爻为逆子,此女之夫也,别姓之子者,婿也,辰戌丑未乃乾坤艮巽之逆爻为逆女者,真女儿也,为甲庚壬丙之妻,与母同行,故云「辰戌丑未地元龙,乾坤艮巽夫妇宗,甲庚壬丙为正向,脉取贪狼护正龙」,所谓夫妇「宗」,乃云乾坤艮巽为地元甲庚壬丙辰戌丑未夫妇之长辈也(本段所论,乃以四正四维阴阳性理,阳以顺为正,阴以逆为正,天地自然之颠倒顺逆为基础),寅申巳亥为乾坤艮巽之顺爻为顺女者,反为他人之女,而为我子乙辛丁癸之妻也,此别姓之女,不与母同行,故云「寅申巳亥骑龙走,乙辛丁癸水交流」。因是,乙辛丁癸与辰戌丑未相兼为大差错,乃子女乱伦之象,主绝,甲庚壬丙与寅申巳亥相兼为隔宫差错,乃婿媳乱情之象,即山水得时,享瞬息之荣,久亦败绝:甲庚壬丙与子午卯酉相兼为小差错,此乃同宫差错,乃父婿非血亲,其情不洽,乃不父不子之意,主房份不均。   其关系下图所示。       子午卯酉四正之阳为父,顺行者乙辛丁癸,乾坤艮巽四维之阴为母,此均四正四维本气本位,逆行者辰戌丑未,此顺子、逆女,真子女也;四正子午卯酉、四维乾坤艮巽所以为父母者,除为先天八卦化为玄空大卦每卦之中爻,为先天八卦各卦本气之本位,实亦含四正四维阴阳性理及山水阴阳性理之配合以论,应与青囊序中四大尊神乙节互参,是故四正子午卯酉不论其卦气为阴或为阳,均属宫气而懔父性,四维乾坤艮巽不论其卦气为阴为阳,均属财气而懔母性。子午卯酉四正之阳父,逆行为甲庚壬丙,乾坤艮巽四维之阴母,顺行为寅申巳亥,此逆子、顺女,媳与婿也,均他姓之子女;其中之顺与逆,乃以时钟方向区分。   【宗龙子揭疑】如下:   我初初看了以上「解读」之论,也深以其说为是。但几年下来,悟通了玄空各种不同的天机妙诀之后,才发现其中矛盾百出,不足为信。   第一,阴阳从何而来,从何而定?阴阳从太极生生中来,从都天大卦而定。而「解读」以上的宏论,阴阳从干支中来,从姻亲而定。完全背离了经中旨意。   第二,「解读」以子午卯酉为父,乾坤艮巽为母。乙辛丁癸为儿子,甲庚壬丙为女婿。辰戌丑未为女儿,寅申申巳亥为儿媳。以「干支」去分定六亲,然后以六亲去论阴阳差错,勃经背旨。   第三,在玄天大卦中,父母子息是生生而来,如子卯为乾父,午酉为坤母。乾艮为女,坤巽为子,即乾坤艮巽都是子息,没有丝毫人为。   第四,《宝照经·上篇》云:“辰戊丑未地元龙,乾坤艮巽夫妇宗。”而「解读」却改成「子午卯酉四山龙,乾坤艮巽夫妇宗」,牵合自己的创说。于此可见「解读」错解“夫妇”之真义。   第五,《宝照经·中篇》云:“都天大卦总阴阳,玩水观山有主张。”说明大卦是阴阳的总成,阴阳纯与杂,差错与否皆由此大卦而定。而「解读」却说“乙辛丁癸与辰戌丑未相兼为大差错,乃子女乱伦之象,主绝。甲庚壬丙与寅申巳亥相兼为隔宫差错,乃婿媳乱情之象。”显而易见,「解读」对阴阳差错的裁定,与经旨迥不相同。   第六,「子癸午丁天元宫,卯酉乙辛一路同」,此指出一路,当然还有另一路,两路之理相同而矣。《天玉经·内传下》云:“辨得阴阳两路行,五星要分明。……识得阴阳两路行,富贵达京城。不识阴阳两路行,万丈火坑深。”而「解读」竟说出“乙辛丁癸乃子午卯酉之顺爻为顺子,与父同行,故云「子癸午丁天元宫,卯酉乙辛一路同」。”   夫灾祸之发,乃龙气受克所致,而龙气之受克,实不在干支,盖有为干支之宗者焉,所谓父母是也。   【宗龙子寻真】:蒋传云:“龙气之受克,实不在干支。”披肝露胆。父母者,指“父母排来到子息,须去认生克”之父母。能辨出生克,自知灾祸之发在何处!   知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