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小剧场话剧成本回收难 艺术追求成“墙上画饼”

时间:2009-12-3 13:14:05  来源:成都晚报

  话剧,很明显并不是多数成都人熟悉的艺术形式,这种陌生也让小剧场实验话剧在成都的市场遭到冷遇,市场反映的残酷,使本土话剧工作者们自由发挥的舞台、生存环境都受到了制约 ,但他们,却一直在坚守,在等待……

  难啊 小剧场话剧春梦短

  上世纪90年代,京沪两地的小剧场话剧曾一度兴旺,但好日子并不长, 2000年之后,转型的转型,罢手的罢手,只有少数人还在不顾一切地为了理想坚守阵地。这还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京沪,而在成都,小剧场话剧更是近年舶来的新鲜玩意儿 。习惯了李伯清、廖健“扯把子”表达方式的成都人,除少量小资对有明星撑场或明星编剧的《暗恋桃花源》、《有多少爱可以胡来》、《鹿鼎记》有限度追捧外,其余话剧均难入法眼。部分本土话剧工作者在见识了京沪两地的一度火爆后,希望在成都这块实验话剧处女地摸着石头过河,但事实证明新鲜的艺术形式并不容易被迅速接受:小剧场实验性话剧在成都只是一舶来品,要让本地人接受和喜爱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而这个过程并非仅仅付出时间的代价就可以。

  愁啊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当北京小剧场努力排演爱尔兰著名剧作家约翰·辛格名剧《圣井》时,国家话剧院斥巨资投入的《琥珀》由于有刘烨、袁泉、孟京辉、金星、姚谦、许巍等明星的加盟风头正劲, 不用说组织采访,就是不打招呼,媒体也蜂拥而至,令主办方险些招架不住。一热一凉,两相对比,不得不让人感叹:其一,市场残酷,明星就是金字招牌,这就是现实;其二, 国家院团之外的戏剧活动开展起来实在太难,没有人赞助,没有相应的戏剧基金可供申请,热爱戏剧的民间戏剧人实在有些爱得起,玩不起。

  以成都本土小剧场话剧《不骗你骗谁 》为例,虽剧本不错,内容搞笑,却因缺乏大牌演员、大牌编剧一直难寻赞助。主演之一的著名巴蜀笑星小汤圆都只拿300元一场的友情价,该剧仍难以从票房和赞助中收回成本, 原计划公演20场最终演出不到15场便被迫停演。既然试水市场,作为管理者必须考虑成本。一部中小规模的话剧一般性的灯光舞美音乐创作及制作费用至少数万元,七八个演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不包括参演明星)数十场演出费,20天、甚至一两个月的排练费用不菲,加上演出期间的场租,成本过10万、20万就如眨眼般简单。若成本无法回收,那就只能罢手,所谓的“艺术追求”,更是墙上画饼,看得吃不得,一文钱难倒的不仅是英雄汉,更多的是收入微薄的普通话剧工作者。

  苦啊 吃着盒饭坚守阵地

  看过《不骗你骗谁》的观众都会对开演前的一段“假打”记忆深刻,一人假扮不速之客前来“踩场子”,并用语言“弯酸”剧组人员。这一“自嘲”也折射出本土话剧工作者的无尽辛酸。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仍坚持着自己的话剧理想。在《不骗你骗谁》中,大部分演职人员均为年轻人,有些龙套角色甚至全场没有一句台词,但仍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成都话剧院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些年轻人太可爱了,他们坚持着自己热爱的艺术,每天却在片场的化妆间里吃着5元一份的盒饭……”可喜的是,媒体眼下正在关注这个略显孤寂的群体。管理者方也极力走到京沪寻求实验话剧的新出路和新办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共性和个性,我们需要找到共性,并移植过来为我服务。”

  拼啊 借力“宁浩”推动市场

  在十二月中旬即将在蓉城上演的话剧《疯狂的疯狂》,从其仅仅上演2场的场次来看,明显带有市场试水的成分。但从其主创班底而言,宁浩、宁财神、何念可以说是现今话剧编、导的黄金组合。记者询问本次演出在成都的投资人,为何用这种“黄金组合”产品到成都这个话剧市场并不成熟的地方来试水。投资人表示,作为在成都话剧市场的投资,向他一样很多的投资人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需要极力引进一些像宁浩、宁财神这样的知名编剧和《疯狂的疯狂》这类在北京、上海已经比较知名的作品,以品牌为龙头,拉动需求,逐步培育本土的话剧消费习惯。他们表示,“给我们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会陆续引进一些剧目到成都,让成都人真正认识到何谓小剧场实验话剧。当他们心中有了概念,就会形成一种消费习惯,那时,观看实验话剧将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那些坚守的话剧人就将迎来蓬勃新生。”(记者 张宇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