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沈葆桢巡台“斗争方略”:联外交,储利器,通消息

时间:2009-12-19 10:41:36  来源:东南网-福州晚报

  沈葆桢居住在宫巷26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这里说说“牡丹社事件”与沈葆桢巡台保卫国土的故事。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然而形势复杂,各种矛盾激化,政府寻求对外扩张,以摆脱危机。

  日本优先发展军火工业,1870年,兵部大辅前原提出用二十年时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872年,日本政府设立海军省,在国内大肆宣传军国主义,鼓吹“征韩论”、“征台论”。

  1871年11月,琉球国一艘船遇飓风,漂至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引起误会,54名船民遇害。琉球自明朝洪武皇帝起,就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历代琉球国王均由中国皇帝册封。到1872年,日本则自行“册封”琉球王,将琉球作为自己的属国。因而经过一段准备,到了1874年,就借口“牡丹社事件”,并诡称高山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不属中国领土,发动了侵略台湾的战争。日本在长崎设立侵台军事基地,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任侵台总指挥。

  1874年5月,西乡从道率3600名海陆军、5艘军舰、13艘运输船向台湾进犯。从台湾的琅峤(今台湾恒春半岛)港登陆,并侵占附近龟山。西乡从道先威胁、引诱牡丹社、高士佛社等山地民族同胞,逼迫他们投降,遭到拒绝。5月22日,日本侵略军向四重溪上游的石门进攻。石门天险是通往牡丹社入口,日兵久攻不下,后用分兵迂回的办法,使山胞腹背受敌,酋长阿禄父子壮烈牡牲。6月1日,日军继续分三路向牡丹社、高士佛社进犯。

  清廷直至5月29日才确知日军犯台消息。当天,朝廷下旨:“沈葆桢著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

  沈葆桢肩负神圣职责,审时度势,他上奏朝廷,提出四条斗争方略:

  一为“联外交”,通过外交努力,孤立日本;

  二为“储利器”,即积极储备战舰、军火等军需物资;

  三为“储人才”,即请调了解台情、军情的得力人才,协助谋划;

  四为“通消息”,即设法加强通讯设施,主张铺设福州至厦门陆路电线,厦门至台湾水路电线,以通电报。

  1874年6月14日,沈葆桢率“安澜”、“飞云”、“伏波”等军舰驰往台湾。他了解了台岛军情及山胞情况后,制定了团结山胞、共同对敌的“驱倭抚番”政策,还提出了对日斗争的方针:“理喻、设防、开禁”。 四为“通消息”,即设法加强通讯设施,主张铺设福州至厦门陆路电线,厦门至台湾水路电线,以通电报。

  1874年6月14日,沈葆桢率“安澜”、“飞云”、“伏波”等军舰驰往台湾。他了解了台岛军情及山胞情况后,制定了团结山胞、共同对敌的“驱倭抚番”政策,还提出了对日斗争的方针:“理喻、设防、开禁”。

  所谓“理喻”,就是派人与敌方谈判,揭穿敌之阴谋。除了谈判外,加紧“设防”,针对台湾原有炮台、大炮大多不堪用的状况,他立即在安平修大炮台;还雇洋人教士兵洋枪洋炮的使用方法。巡台期间先后修了凤山县的东港炮台、旗后炮台、基隆炮台、沪尾炮台,在澎湖修了大城北炮台,改建了妈宫炮台,互为犄角。另外还加强了城池的修筑。他又向朝廷请调援军,李鸿章的淮军分三批调入台湾。

  经过周密的设防,对于水土不服的日军已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日军恐慌,请英国出面并施加压力,最后清廷做了一些让步,以50万两银子给日本,换取日军撤出台湾。11月24日,日本侵略军灰溜溜地退出台湾。

  关于“开禁”,是指康熙以来,朝廷害怕台湾成为“奸宄”的渊薮,颁布禁令,禁止大陆人民私自渡台垦荒居住。清政府时而弛禁时而又禁,反复多次。沈葆桢巡台时,认定“开禁”有利,鼓励人民来开发台湾,有利于加强台湾的海防力量与经济的发展。他上奏朝廷,获准“开禁”。沈在台湾开山筑路,在基隆兴办机器采煤,应台湾士绅请求,建郑成功专祠,彰扬忠义正气。

  沈葆桢的巡台,对于保卫神圣国土、开发台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意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