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台州乱弹:“活化石”能否存活下去?

时间:2009-12-25 10:08:57  来源:光明日报

  12月23日晚上,浙江省玉环县清港镇徐斗村。

  戏台上的幕布徐徐拉开,村戏台前,鼎沸的人声渐趋沉寂,1200多名村民静静地开始享受精美的艺术大餐——由台州海东方乱弹剧团送戏下乡的乱弹剧目《白蛇传》。乱弹粗犷而高亢激越的唱腔,文武兼善的表演,以及使村民备感亲切的用台州方言的演出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看到精彩处,不时爆响的喝彩声和掌声说明,村民非常喜欢这“台州人自己的戏剧”。

  这样的享受,对台州人来说,已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

  台州乱弹有“文化瑰宝”之谓

  台州乱弹系文化部开列的318个地方剧种之一,有“文化瑰宝”、“国宝”、“中国戏剧活化石”之谓。而海东方乱弹剧团则是这一剧种中硕果仅存的唯一——在全国,台州乱弹仅此一个剧团。

  据椒江区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郑丽萍介绍,台州乱弹诞生于明末清初,曾在台州红极一时。台州乱弹和绍兴乱弹、浦江乱弹、温州乱弹曾并称浙江四大乱弹。在数百年的岁月流变中,后三大乱弹最终演变成为绍剧、婺剧、瓯剧,仅台州乱弹仍沿袭乱弹的名称。

  台州乱弹的衰亡从抗日战争开始,民间乱弹戏班难以为继,艺人逐渐流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台州已无完整的乱弹剧社。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台州乱弹的状况,一个抢救这一珍贵的地方剧种的行动于1952年展开,由老艺人俞宝玉牵头,将流散的艺人重新召集,组建了乱弹剧团,1955年,省文化厅批准新组建的乱弹剧团改名为黄岩乱弹剧团,这是解放后台州经抢救组建的第一个乱弹剧团。

  剧团成立后,开始招收男女学徒。新社会新风尚,剧团首开男女合演的先河,台州乱弹开始在台州恢复演出。

  郑丽萍说,台州乱弹的传统剧目有300多个,如“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七阁即《回龙阁》、《兰香阁》等,八带即《鸳鸯带》、《挂玉带》等,九记即《拜月记》、《白兔记》等,十三图即《百寿图》、《双狮图》等。此外还有老高腔、昆腔等诸多剧目。但到解放前夕,这些剧目大部分已散失。为抢救这一古老剧种,1955年至1958年,当地党委政府两度指派专人组织乱弹古稀老艺人“吐戏”,共挖掘整理出传统剧目120多部,记录声腔曲牌和文场音乐200多首,为乱弹艺术建立了档案。

  起起落落中的台州乱弹

  “文革”对台州乱弹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但台州乱弹停止演出,而且经抢救的传统剧目、声腔曲牌、文场音乐等珍贵档案全被毁灭。

  改革开放后,台州乱弹获得了生机。1982年,台州地区在地区文工团基础上组建起台州乱弹剧团,并排演了创作剧目《拾儿记》、《空花轿》、《荒魂》等剧目。此后,乱弹剧团下农村,入部队,上海岛,为基层群众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剧团还参加了浙江省第一、二、三届戏剧节,获得表演、剧本、音乐等多项大奖,盛极一时。

  但是,由于机制制约、观众市场需求变化、电视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台州乱弹在80年代末逐渐衰落,1989年彻底停演,剧团解体,艺人星散,台州乱弹成了中国地方戏剧的“化石”。

  台州乱弹的消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呼吁,人大代表提案,“救救台州乱弹”的呼声不断。这些呼吁引起台州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2004年下半年,台州市专门召集健在的15位老艺人,重排乱弹折子戏,并于当年12月9日专门组织了一台台州乱弹折子戏专场演出。

  “化石”的复活唤醒了人们尘封的记忆,开启了社会的良知,椒江区的海正药业、东港工贸、方远集团3家企业和台州市、椒江区两级政府联手,共同出资260万元,重新成立了台州乱弹剧团,取名为“台州海东方乱弹剧团”,性质民营。

  凤凰涅槃,台州乱弹终于浴火重生。

  海东方乱弹剧团成立后,组建了乱弹艺术研究创作室,公开招聘导演和艺术骨干,并从金华婺剧学校招收了30名小学员进行培训。

  2005年4月,停演16年的台州乱弹再次重登舞台开始演出。

  此后,乱弹剧团先后排演了《新龙凤锁》、《武松和潘金莲》、《白蛇前传》、《白蛇后传》、《借妻》等近十部大戏,以及《探庄》、《三岔口》等十几出折子戏,并开始在台州各地演出。

  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尚需精心呵护的“活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