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单霁翔:南海I号让人充满…
最新热门    
 
单霁翔:从“遗产大国”向“遗产强国”迈进

时间:2010-1-17 11:16:36  来源:光明日报
>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的升温,许多历史性城市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改造热潮。在此背景下,那些幸存下来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日渐被各种新建的大楼包围。有人说,如此保护,生不如死。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单霁翔:我以为,当前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亟待提高。如果文化遗产的保护只停留在具体的、互不联系的物质形态上,那么在改造后的历史城区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就将被割断,一处处文化遗产就将沦为“文化孤岛”。这些散布于城市之中、被混凝土建筑森林所包围着的点点“孤岛”,在人们眼中就会再次沦为“古董”或“古玩”,既孤立,又不协调,失去了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失去尊严的文化遗产将难以焕发活力,难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文化遗产不但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不可分割性。今天,需要对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认真分析其文化特色,从全局的角度研究文物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街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整合关系,以及各自在历史城区中的作用和特色定位,将孤立散存的点状和片状结构变成更具保护意义的网状系统,充分发挥出文化遗产对提升历史城区整体价值的重要作用。同时,每个历史性城市均应明确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方针,制定整体保护规划,对于过去大拆大建式“旧城改造”政策做出方向性扭转,形成符合整体保护原则的保护目标、保护内容及其保护措施,成为各方面都应遵守的保护纲领。

  紧急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为当代、更为后代把那些幸存的文化遗产抢救下来,把更多的文化遗产列入国家保护之列

  记者: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次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为1080处,几乎达到了前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的总和。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人担心保护单位太多而牵制了经济的发展。

  单霁翔: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我们的保护对象多限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等,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拓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二十世纪遗产、非物质遗产等等都纳入保护视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的增加也就成为必然。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列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数量太多。因为与当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相比、与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相比,在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城市中,今天可供保护的文化遗产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我们必须紧急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为当代、更为后代把那些有幸留存至今、反映城市发展进程的文化遗产抢救下来,把更多的文化遗产列入国家保护之列。

  文化遗产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凝固不变的对象,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将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重新认识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面对不断丰富变化的文化遗产概念,应建立起整体、系统、综合的文化遗产观,使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要研究保护内涵的深化和保护外延的拓展,推动文化遗产的概念更加清晰完整。同时,我们要不断对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思考,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提出整体的保护对策,实现文化遗产事业的战略转型,大步迈向“文化遗产强国”之列。

  记者 李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