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咬文嚼字》“亮剑” …
网播剧一集能卖三四万元…
最新热门    
 
热播剧心理细节失真 专家:可能引起观众的误解

时间:2010-3-11 10:10:33  来源:文汇报

  心理学元素一直是影视剧中的重要元素。除美剧《别对我撒谎》这种完全建构在心理学理论上的作品外,很多影视剧常用的“小伎俩”就是通过对心理创伤、恐惧症等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塑造迥异的人物形象,甚至填补情节发展中的“空缺”。遗憾的是,当下热播的一些美剧和日剧对心理细节的描写多少有些失真。这让观众在惊叹离奇过瘾之余,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心理描写,不能草率处理的细节

  几年前的日剧《奇奈,不可能犯罪调查官》就有这样的情节:有个疯狂科学家通过在电影中加入极速闪过的文字信息来散布恐慌,最后“遥控”了整个社区居民。在海外影视剧中,心理细节描写失真的原因是多样的。或许是编剧崇拜巫术和灵魂,认为心理力量作为一种隐形力量,具有庞大而神秘的威力和能量。比如《奇奈,不可能犯罪调查官》中的不合理情节可能就源于此。又或编剧对某些心理现象只是有个模糊的了解,就赶时髦般地利用这些心理现象来编排剧情。《沉默的羔羊》是心理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它的一大批劣质仿制品便大多患有这种毛病。大概是《沉默的羔羊》将凶手扭曲的心理状态描写得太有渲染力,使得很多模仿者不能摆脱潜意识的漩涡而越陷越深,将精神分析学派原本已非常看重的潜意识力量无限放大。还有的编剧将心理因素当成连接情节的狗皮膏药,哪里编排不周全了,便不管是否合逻辑就随手贴上一张。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影视剧对心理细节的失真描写,是具有相当负面作用的。咨询心理学专家、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心理学系高山川博士就不无担心地说:“影视剧作品对观众来说是有趣和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在这些作品中,不负责任的心理细节描写,可能会引起观众对心理现象的误解,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如现在一些作品就将催眠作用神话化,甚至妖魔化了。不真实的心理描写还有可能导致观众对号入座,用错误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生活大爆炸》是个有效案例

  美剧《生活大爆炸》以一种轻松幽默又严谨科学的方式,通过主角之一印度男孩Raj的“选择性缄默症”,教观众如何在电视剧中描写相对真实的心理细节。如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恐怕会对Raj看到女孩子就说不出话的“选择性缄默症”下一个更加精确的定义,“异性恐惧症”——患者一方面有与异性接近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对与异性接触怀有严重的焦虑,在异性面前会感到异常紧张和恐惧。“异性恐惧症”的起源可能有很多。在前两季的剧情中,似乎没看到对恐惧症起因的交代,不过Raj父母几次短暂的露面,却给了一个提示,这一切可能都与他的家教有关。从Raj父母逼他去相亲,到禁止他去北极探险这一系列的剧情中可以推断,Raj从小生活在一个家规森严、等级分明的环境中,来自父母的过分约束可能让他对异性持有不必要的戒备,甚至可能因为父母的训斥,Raj把异性和惩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连接,最终导致了恐惧症。

  《生活大爆炸》中对Raj心理障碍的描写是有根据的。虽然现实中患有“异性恐惧症”的人大多不像Raj那样豁达,充满了喜剧气息,而是深受心理障碍的折磨,但《生活大爆炸》中相对真实的描写还是拉近了与真实的距离。

  该剧最成功的是为Raj这种由于错误心理连接而导致的恐惧症找到了“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手法:Raj的系统脱敏可以从鼓励他直视“喜爱并恐惧着的对象”照片开始,等Raj可以对着照片谈笑风生了,再把照片换作形似的芭比娃娃……如此往复,逐渐过渡到真人,让Raj彻底摆脱他的恐惧症,再次“偶遇”“她”时,Raj会笑,连既喜爱剧情动人又不愿被编剧愚弄的观众也会跟着一起微笑。

  本报实习生 叶松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