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史海:1949年大陆黄金运…
最新热门    
 
金运昌:北京希望《富春山居图》世博会合璧展出

时间:2010-3-16 13:29:09  来源:南方日报

  ○温家宝总理:“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核心提示

  前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台湾记者问时提到的一幅元代名画,连日来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温总理说,这幅《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的提议,迅速得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响应。昨天,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称,早已和大陆洽谈,希望2012年能让《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完整展出。然而更多的大陆人关心,《富春山居图》这幅传世名画,何时能在大陆合璧展出?

  因历史原因分隔两岸的文物,半个多世纪的流转中,象征着两岸中国人文化血脉的聚散。如今,它们正有望重聚。去年10月,北京故宫37件文物“出宫”,到台北与台北故宫合办了“雍正大展”,在台湾引起轰动,也由此打破两岸文物40多年互不往来的格局。

  《富春山居图》合璧,路有多远?本报记者专访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解读了这幅传世名画的价值。

  传奇名画从火中救出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历时3年的心血之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山水画家方向说,《富春山居图》是当今国画家必临摹的古画。“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的‘第一神品’,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名画中,它可以列入前五位。” 方向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绘画毋庸置疑的代表作,它开启了中国后世文人画的传统。“元代,知识分子不能科举,心中压抑,于是在绘画中抒发胸臆,而不再像元代之前的宋画那样追求写实,逐渐出现了文人画的传统,《富春山居图》应算是鼻祖。”方向说。

  《富春山居图》传世的经历更为坎坷,由此被赋予了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如今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此图本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原作为六张纸连成的画卷,后来几经辗转,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极为喜爱,临死前竟然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后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救出,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随着时代变迁,两幅画身首异处,“无用师卷”被清廷收藏,而“剩山图”流落民间。

  20世纪30年代,战争在即,“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最终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今年正好是《富春山居图》问世 660周年。

  两岸已开启商谈合璧

  “几年前,浙江方面就曾通过各种渠道和台湾沟通,希望两岸《富春山居图》能合璧展出,但没有得到反馈。”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

  几年来,名画合璧几乎成了两岸有识之士的心愿。1999年7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在当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作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与台湾著名国画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峡两岸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

  2005年,《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出现转机。据杨建新透露,凤凰卫视台长刘长乐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的事先不谈。

  杨建新当时表态,希望实现两岸《富春山居图》的交流,有来有往。浙江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去台湾展览没有任何问题,但希望台湾方面承诺适当的时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能赴大陆和浙江省博物馆合璧展出。但当时,台湾方面没有给回音。

  2009年,借助两岸故宫在台北合办“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