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胡德平忆父亲胡耀邦:改…
胡适之子胡思杜:受出身…
佛山千人表演咏春拳 由…
最新热门    
 
长子胡德平披露:胡耀邦30年前准确预判就业难题

时间:2010-4-15 11:34:29  来源:人民日报社《文史参考》
    秘书回忆胡耀邦二三事:毛泽东亲点团中央书记

    胡耀邦不赞成女儿当兵: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

  长子胡德平与秘书们的回忆

  历史绕不开的胡耀邦

  耀邦生前,自说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能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没想到退下来后,声望不降反升,人民群众对他还是那么好。

  耀邦身后,还有两个想不到:1989年4月15日,他的去世,在神州大地引起那么大的轰动;21年后,国人对他的思念,还是那么绵绵不尽⋯⋯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胡耀邦的立德、立功、立言,是几代中国人景仰的楷模。他的一生有写不完的话题,本刊仅撷取沧海之一粟,作为他逝世21周年的怀念。

  (本专题图片得到了“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长子胡德平披露:胡耀邦30年前准确预判就业难题

  文|胡德平

  1

  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七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法乱纪的思路上。

  当年5月29日,胡耀邦在听取宣传口和政法口的工作汇报时,触及到知青返城问题,他立即和全国的就业问题联系起来。他说:

  “要下决心解决就业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好经验你们要登报。要不厌其烦。不惜篇幅。⋯⋯知青办应推荐。”

  6月13日、14日、15日三天,耀邦同志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其中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的时候,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实为高瞻远瞩之见。

  下乡插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

  耀邦同志有个习惯,爱记数字,爱算账,对数字的加减乘除得心应手,尤其是对经济问题。他说:

  “现在有几百万青年要就业,今后每年要增三百万,到一九八五年要二千万⋯⋯现在七百万,再过几年二千万待业人员怎么办呢?”

  当时,我党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他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他说:

  “要着重谈一个问题,把城市几百万待业青年安排好。我们用‘待业’两个字,外国人说他们本来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

  耀邦同志对知青上山下乡早有看法,他认为经济问题和就业困难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978年4月4日,他对中央党校同志讲:

  “现在全世界都从农村吸引人到城市,只有我们从城市到农村,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到农村去搞饭吃,现在城市有许多事情要做,一是服务,二是建筑。现在洗澡、理发、交通都紧张,不搞这些,而到农村去搞饭吃,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下乡,下乡还要插队,才是马克思主义,太片面了。”

  就业再走老路,就是新的“祸国殃民”

  文革结束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耀邦同志看来,全国的总劳动力应在各生产部类重新分配,因为现代化的工业势必要大量减少工人数量,他说:

  “以后,我们现代化工业是要搞的,煤的现代化工业,油的现代化工业,钢铁的现代化工业,电的现代化工业,越是现代化,人越要少⋯⋯绝不能糊里糊涂在现代化、自动化工业里增加很多人。”

  他又举宝钢为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