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卡廷惨案揭秘:2万波兰人为何被屠杀(图)

时间:2010-4-18 12:42:47  来源:重庆晚报

  卡廷惨案揭秘:2万波兰人为何被屠杀

  1940年,大约2.2万名波兰精英在苏联斯摩棱斯克以西的森林遭集体杀害。1990年4月,苏方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专机赴俄罗斯参加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飞机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失事,包括卡钦斯基在内97人全部遇难。

  分类处理战俘

  1939年9月17日,苏联继德国之后出兵侵入波兰。苏联出兵波兰后的12天作战行动中,被苏军俘虏的波军官兵近25万人。

  根据苏联当局的命令,被俘者中的将军、军官、军政要员、间谍人员、反间谍人员、宪兵、狱吏和警察等都要集中关押在指定的旧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三个专门战俘营。正是这一类人,成为后来所谓“卡廷事件”中无声的主角。

  1939年12月31日的统计表明,上述三个战俘营共关押15087人,到次年2月4日人数略有减少,为14990人,在3月5日苏联当局做出对他们最终的处理决定后,3月16日的一份人数统计为14854人。随着战俘管理工作逐步走入正轨,一开始在这三个战俘营反映比较普遍的生活待遇问题慢慢减少。另一类问题,即战俘们要求给予他们公正的政治待遇,日益突出出来。

  从苏联的政治观点看,留在这三个专门战俘营里的人员,是最反动、最危险的一类人。在苏德已经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并且坚持原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对这些波兰战俘进行管制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使他们失去复兴“地主、资产阶级波兰”的能力。

  如果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苏联战俘管理当局握有选择解决矛盾方式的决定性权力。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一权力掌握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决策者手中。在这样的体制下被置于这样一对矛盾的对立面,对这部分波兰战俘来说,发生在他们绝大多数人身上的悲剧,实际上是无法抗拒的。

  贝利亚的指令

  1940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根据贝利亚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作出的决议,直接导致了三个专门战俘营的战俘和关押在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部监狱内囚犯的悲剧命运。贝利亚的信和政治局的决议几乎完全相同,一处比较大的修改,是斯大林把贝利亚的名字从负责审查这些案件的3人小组中划去了。

  政治局的这个决议建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对战俘营中14700名原波兰军官、官员、地主、警察、谍报人员、宪兵、定居者和狱吏的案件;以及对逮捕和关押在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各州监狱中的11000名各种反革命间谍组织和破坏团体成员、原地主、工厂主、原波兰军官、官员和越境分子的案件——以特别程序进行审理,对他们采用极刑——枪毙。

  政治局的决议没有说明对上述人员采用极刑的理由,不过贝利亚在自己的信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写道:“所有这些人充满了对苏维埃制度的仇视,是苏维埃政权的万恶敌人。”

  执行政治局决议的行动在以后两个月内紧张地进行。5月中旬,据战俘管理局统计,从三座专门战俘营被送去执行枪决的共14587人,加上其他地方送来的战俘,一共枪决了15131人。另有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监狱关押的犯人7305名,也一并被处决了。其中有一部分被枪毙的波兰军官的尸体埋在了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并在三年后成为这一悲剧事件的第一批无声的揭露者。

  减轻负担行动

  在政治局决议通过以后,执行这一决议的准备工作开始加速进行。所有一切准备工作和行动,在内务部的来往信函里都称之为“减轻负担行动”。

  从现有的材料看,处决行动在1940年4月的最初几天就开始了。原内务人民委员会加里宁州局局长德·斯·托卡列夫后来讲到当时的情景:“将波兰人一个一个地带到‘红角’,即这里的列宁室,在那里核对资料——姓名、父名、出生年月……然后给他戴上手铐,带进准备好的那间囚室,用手枪朝后脑处开枪。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枪用的是德国造的‘瓦尔德’式手枪。一夜要处决200~350人。”

  在哈尔科夫,战俘们被从火车站直接运到捷尔任斯基大街内务人民委员部内部监狱,在那里执行枪决后用卡车将尸体运到距皮亚季哈特卡村不到两公里的森林公园内的第6区,埋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州局别墅附近。在斯摩棱斯克州,送来的战俘有的在监狱被处决,有的则直接运到斯摩棱斯克以西约15公里的卡廷森林里被枪毙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