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朱元璋惩贪不避亲 处死…
韩媒热炒朱元璋或是高丽…
朱元璋“被”列入韩国籍…
消失的晋王府:朱元璋第…
钓鱼台得名于朱元璋杀鱼…
谁给朱元璋看的风水
最新热门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明光说把史学之争引向歧途

时间:2010-4-19 14:54: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盱眙说”的兴起,源于明祖陵的修复。康熙十九年(1680),明祖陵被大水淹没,直到1964年大旱时才露出水面。1976年开始修复,1982年初具规模,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现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的修复,激发了当地人对朱元璋及明史的关注。此时的“嘉山说”亦传到江苏泗州、盱眙一带。这里的人们很快感悟到:今天的“嘉山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在明代称“盱眙县太平乡”,因此,“朱元璋出生于盱眙县”“朱元璋是盱眙人”——“盱眙说”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为了给“盱眙说”提供史料证据,1990年,江苏省泗洪县地方文史专家蒋中健(曾任泗洪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已于2008年去世)点校了徐祯卿《翦胜野闻》收录的《朱氏世德碑》。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将碑文中的“生迁钟离后戊辰年”篡改为“生迁盱眙后戊辰年”。

  蒋中健篡改《朱氏世德碑》“生迁盱眙”之句,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盱眙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一时期,当地人每每说起朱元璋出生于盱眙时,大多引用“生迁盱眙”作为依据。

  2004年8月,第10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明孝陵召开。会议期间,组织专家学者前往江苏盱眙县明祖陵考察。在祖陵陈列馆内,《朱氏世德碑》全文抄录于墙上。当一些专家学者看见碑文中的 “钟离”二字被改为“盱眙”时,当场发出疑问:这样做有什么意思?

  2003年,盱眙县通过中央电视台介绍“淮安文化”之机,宣传朱元璋出生地在盱眙县。到2005年前后,“盱眙说”的声音借助各种媒体响遍全国,几乎将“嘉山说”的声音全部覆盖。

  本世纪初,夏玉润还原“凤阳说”,得到陈梧桐教授的认同

  1999年至2003年期间,夏玉润为撰写《朱元璋与凤阳》一书,对朱元璋出生地的史料进行了重新梳理。最终发现,早在朱元璋在世时,“凤阳说”是唯一一“说”。永乐以后,围绕朱元璋出生前后所发生的“圣瑞”之象在社会上被炒作得越发神奇,在以讹传讹的过程中,泗州盱眙地方官员采用编纂地方志等方式,将这些“圣瑞”之象拉入盱眙县,从而产生“盱眙说”。“盱眙说”从产生之日起,一直是作为社会上流传的“小道消息”而存在,而“凤阳说”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全社会及史学界的共识。于是他在《朱元璋与凤阳》一书中,开始更正以前撰写的《凤阳古今》、《朱元璋的出生地及少年行踪考略》所持“嘉山说”的观点:“朱元璋出生于钟离之东乡,地点已十分清楚”,那就是今天的凤阳县。

  明清以来的“凤阳说”,率先在《朱元璋与凤阳》一书中得以还原。

  《朱元璋与凤阳》出版后,陈梧桐写下书评《自从出了个朱皇帝——读〈朱元璋与凤阳〉》一文,刊登于《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对这部60余万字的史学著作给予鼓励与肯定。此时,陈梧桐教授对1993年版《洪武皇帝大传》一书进行了增补、修改。由于夏玉润提出的“凤阳说”与原书有冲突,夏玉润说:“治学严谨的陈(梧桐)先生为了考证朱元璋的出生地,经常打电话与我讨论,最终采用‘钟离东乡’之说。” 陈梧桐在新版《洪武大帝朱元璋传》对原书中的“嘉山说”做了如下更正: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阳历10月21日)未时,在濠州钟离(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临淮东板桥境内)东乡的一个村庄,从一户汉族农民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传出清脆稚嫩的啼哭声,一个瘦弱的婴儿降生了。

  “凤阳说”虽然得到陈梧桐教授的肯定,但声音仍旧很弱。而在此时的“盱眙说”“嘉山说”,在社会上仍然是“涛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