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贵州赤水“闻过则改” …
最新热门    
 
刘琨“闻鸡起舞”故里成谜 无极人还是安国人?

时间:2010-4-19 14:56:25  来源:长城网-燕赵晚报

  今日,《成语典故(二)闻鸡起舞》邮票首发仪式将在保定市和洛阳市同步发行。“闻鸡起舞”典故来自于河北籍历史文化名人祖逖和刘琨。在之前邮票首发仪式的报道中,有新闻媒体提及刘琨为保定安国人,而无极县坚称刘琨就是无极人。刘琨,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多难兴邦、先吾着鞭,四个著名成语都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到底是无极人还是安国人?昨天,燕赵时评文化大篷车来到无极县,追寻他的历史足迹。

  口哨艺术家泪中祭祖师爷

  昨天上午十点,燕赵时评文化大篷车第四站来到无极县,追寻以“闻鸡起舞”而闻名青史的西晋英雄刘琨的足迹。

  著名口哨艺术家李立忠肃立在无极县建于元代的城隍庙内,对着“闻鸡起舞”雕刻上的刘琨,深情吹奏电影《教父》主题曲“温柔的倾诉”,一曲吹罢,又站在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碑前吹奏了《我是雪花天上来》,在听众的掌声中,他抑制不住内心激烈情绪的波动,掩面恸哭:“师傅,您何时回家!”

  李立忠,人称“口哨李”,曾八次应邀到央视演出,一直视晋代著名诗人、军事家、爱国志士刘琨为祖师爷,因为刘琨曾留下“清啸退敌”的千古美名,而在古代,“啸”泛指今日之口哨艺术。

  李立忠说,给祖师爷吹奏“温柔的倾诉”,是向他老人家表达一种情愫,而最后时刻,那一声恸哭,则缘起于安国和无极关于刘琨故里之争。“师傅已去千载,后人为了名利争来争去,他老人家会不安。”

  李立忠是昨天随燕赵时评文化大篷车来到无极县,参与刘琨故里寻访活动的。用李立忠的话说,刘琨祖师爷,中山魏昌人,即今无极人,无可争辩。后人争来争去,太没意思。那么,这个让“口哨李”感到争来争去太没意思的刘琨,到底是哪里人?

  “刘琨是无极人无可争辩”

  刘琨是谁?

  刘琨(公元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文学家、音乐家和爱国将领。在其一生中留下了“闻鸡起舞”等四个成语典故,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史料记载,刘琨二十岁时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管文书簿籍的官吏),祖逖、刘琨两人意气相投,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抱着共同的看法,也怀着共同的报国决心。两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到深夜。有一天,祖逖和刘琨“在睡梦中被公鸡的鸣叫声惊醒,祖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到鸡叫声不吉利,我不这样认为,这是在催促我们起床练剑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后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文才武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中山魏昌,就是今天的无极,这无可争辩。”栗永,石家庄著名文史专家,在听到关于刘琨故里的争论后,淡然地说。他说,从州县历史沿革和县志上,都可以很容易地查到刘琨是哪里人,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刘琨是安国人的说法。

  “中山魏昌”在今无极县

  栗永在听到相关争论后,查了一下史料,对于无极的历史沿革做了简单梳理,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最近,在省内,名人故里之争又起硝烟,这一次争到了刘琨头上。有人说,刘琨不是石家庄市无极人。就我了解的有关刘琨故里的历史资料发出来,以正视听。”

  栗永说,据《晋书·刘琨传》记载:“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这个著名的刘琨到底是哪里人,“需要搞清楚魏昌和无极有什么关系。”

  据有关志书记载,无极域内汉代就设县。西汉时,在县域的西部设毋极县,东北部为苦陉县。东汉时,为了讨吉利,将苦陉改为汉昌。到曹魏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魏政权将毋极、汉昌两县合并,称魏昌县,隶属中山国。这种建制,一直从曹魏,经两晋,延续到南北朝。到了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 年),又被一分为二,分设毋极、魏昌两县,连毋极县城也由西部(新城)迁到今无极县城所在地。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这种分、合不时上演。北齐两县并为一县,废魏昌,并入毋极,属中山郡辖。合县的局面还没有维持到50年,转眼到了隋代,又面临分家。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将毋极一分为二,保留毋极,而将魏昌改名为隋昌。进入唐代,县名还是被改来改去。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改隋昌为唐昌,天宝初又改唐昌为陉邑;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改毋极为无极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