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郑欣淼回忆王世襄:此身…
最新热门    
 
郑欣淼:永远的故宫 开放的故宫

时间:2010-5-14 12:29:29  来源:人民日报

  永远的故宫开放的故宫

  ——专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去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应邀参访北京故宫,实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突破。今年10月10日为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两岸故宫正在商洽共同重走77年前的“南迁之路”,这也是两岸故宫对不平凡历史的又一次深情回眸。5月18日,第三十四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就85年来的文化研究和学术发展,记者采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记者: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而现在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某个方面。如果从当代博物院的理念来看待故宫,您认为故宫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郑欣淼:所谓故宫是个文化整体,是指故宫古建筑与清宫藏品及遗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中还包含着历史上与之有关的大量人和事。有人曾提出,要把故宫的一些藏品划拨到其他博物馆,理由是故宫的展示条件不太好。这说明对故宫文物藏品特点缺乏深入了解,把它们只看成一个个孤立的、毫无关联的物品,忽视了这些文物与宫廷的关系,以及文物之间的关系。从文化整体的视野上来研究,故宫古建筑与故宫文物就有了新的价值,就有了生命。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故宫博物院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博物馆,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这就是故宫最大的特色。

  记者:故宫博物院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宫”与“院”究竟是什么关系?

  郑欣淼: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实现有效保护;而作为博物院,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也要充分履行研究、展示等适度利用、服务社会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博物馆职能和历史使命。“宫”“院”合一的特殊身份,成就了故宫博物院举世闻名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带来特殊的难题与挑战。多年来形成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近年来随着故宫保护与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并无一例外地聚焦在如何看待和处理“宫”与“院”的关系上。我们只有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故宫保护和博物馆建设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双赢。

  “宫”“院”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故宫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或者说是故宫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的关系。我们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尽管有矛盾,甚至是比较尖锐的冲突,但是作为依托故宫建立的博物院,保护故宫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其实也是为故宫博物院发展腾飞创建平台。反过来,把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也必将更全面地向公众诠释、宣扬紫禁城,更好地促进对故宫的保护。

  “宫”“院”结合的故宫博物院,既不能因为要确保故宫的安全而关门大吉,把观众拒之门外,如此也就谈不上文化的弘扬了;也不能完全照搬一般旅游景点的服务标准而漠视对故宫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面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对公众开放的不同要求,故宫博物院必须在多方面分析、多渠道探索中妥善处理二者关系,兼顾故宫的有效保护与适度利用,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保护中实现彰显价值、发挥作用的使命,促进故宫保护与故宫博物院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故宫的文物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情感,是把海峡两岸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两岸故宫的交流一直为大众所关注,现在的交流处于什么样的层面,未来在哪些方面可能有所突破?

  郑欣淼:20世纪4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时期南迁文物的1/4被运到台湾,1965年在台北成立故宫博物院。从此,世界上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两个博物院同根同源,其一是从1925年至1949年,两家博物院有着长达24年的共同历史;其二是文物藏品都主要来自清宫旧藏,而且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决定了两个故宫博物院具有深层次的关系。

  2009年,两个故宫打破60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了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文物展览,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并在文物影像资料互惠共享、信息化技术交流、图书资料交换、互派人员到对方从事短期研究等方面都全面展开,虽然还有一些问题和障碍,但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两岸故宫的交流有三个特点:一是交流合作的项目点到面,范围不断扩大;二是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通过两院合作,带动了与相关文博单位的交流。

  今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