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倪方六:曹操曾喂猪?“曹…
最新热门    
 
倪方六掘《三国大墓》 称“曹操墓”是“被出土”

时间:2010-6-18 12:23:48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掘《三国大墓》笔伐“挺曹派”

  草根专家倪方六称,非科班出身研究盗墓史、考古史更灵活

  当年,曹操之子曹植的墓在发现后,也是争议了30年,从墓中发现了铭文砖后,争议才云消雾散。如果西高穴将来也能有新的发现,我,包括其他学者提出的质疑理由,都会贬值为0,不值一驳。

  2009 年年末“曹操高陵”横空出世,各界震惊。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因激烈质疑曹操墓的真假被称为“质疑曹操墓第一人”,引起轩然大波。6月12日,央视对 “曹操墓”的一号墓发掘进行现场直播,巧的是,倪方六的新作《三国大墓》也同时出版。倪方六称,《三国大墓》用专业的研究和直观的表述,层层剖析三国大墓真假之谜。倪方六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坚称“曹操墓”是“被出土”。

  《三国大墓》PK“挺曹派”

  《三国大墓》一书主要分为曹魏篇、蜀汉篇、孙吴篇和外篇四个部分。重点是曹魏篇,针对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今年1月14日,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公众考古论坛上,负责考古发掘的潘伟斌先生列出了“九大理由”来证明西高穴大墓非曹操墓莫属。对此,倪方六一一做了反驳,并从墓制的形态方面提出了新的质疑。倪方六认为,西高穴墓与曹操所处年代墓葬形态并不相符。倪方六通过张之恒主编的《中国考古学通论》上的观点来质疑曹操墓,就是从东汉 ——曹魏——西晋——南北朝的墓室形状的变化入手。他在书中指出:“西高穴墓葬与曹操所处年代墓葬形态并不相符。”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这块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石牌,也从多方面受到了高度质疑。关于这块石牌的来历究竟是从盗墓贼手中获得还是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的,至今还有很多疑问。除此之外,从铭文的写法、风格上来分析,是否有造假嫌疑还有待考证。

  在新书出版前夕,倪方六实地考察了西高穴墓,他本人称,此行最大的希望一是走下墓道,进入墓室看看;二是看看出土文物,以辨真伪,从而校正书中观点。虽然最终事与愿违,但他目前仍无法改变对曹操墓的质疑。

  针对三国墓葬争议不断的现状,倪方六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史料原因,《三国志》是陈寿的私人著史,在重要人物的墓葬方面尤显不足,埋下了后人争议的空间。二是时代原因,盗墓贼给现代考古出了难题。三是葬俗原因,魏晋时期的虚葬、潜葬、招葬、复葬四大特殊葬俗导致了一个人死后可能有不止一处的墓地,成为后世考古的一大难题。

  对话倪方六:我研究考古不受潜规则约束

  华西都市报:对于《三国大墓》反驳“挺曹派”的九大理由,您是否有充足的信心?

  倪方六:没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我写进书中,不是给人家找反驳的机会嘛?现在,距年初各方人士提出的质疑意见已半年下来,你看有几条他们给合理的解释了?这么多的疑问还是疑问,哪有在疑问不除的情况下,就能做考古学认定的?考古学认定有一个基本的硬的标准:证据链中,10条有9条都没有疑问,仅有1条有问题,便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现在西高穴墓葬没有弄清的疑问太多了,比如墓中男女尸骨的关系,紧邻的一号墓与二号墓的关系,都是糊里糊涂的,在这种情况下,便作出是曹操墓的结论,其公信力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

  华西都市报:在什么事情发生的前提下,这九大理由将被推翻?

  倪方六:其前提就是将来出土了新的惟一的文物,即形象说的“阴间身份证”什么的,比如曹操或是其后

  妃的墓志、哀册、印玺、砖铭等。或是正考古发掘的旁边的一号墓再出土新的直接物证。当年,曹操之子曹植的墓在发现后,也是争议了30年,从墓中发现了铭文砖后,争议才云消雾散。如果西高穴将来也能有新的发现,我,包括其他学者提出的质疑理由,都会贬值为0,不值一驳。

  华西都市报:听说你曾实地考察过西高穴墓,但最终没能进入墓室?

  倪方六:也许他们有规定。但我觉得,我的“反曹”身份也比较敏感吧。

  华西都市报:对于考古和盗墓研究,你算是野路子出家,你觉得自己与那些科班出身的学者或专家有什么不同?

  倪方六:我确实不是科班出身。我研究的,看的,写的,全是为了服务读者,而他们不少人更多是考虑自己的学术地位、为了评职称,为了获取研究经费,这是与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