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泉州南音组团应邀赴菲律…
最新热门    
 
菲律宾文化官员: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共同发展

时间:2010-7-3 10:52:43  来源:光明日报

  “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共同发展”

  ——访菲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马璐•雅各布女士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小岛国,由于其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被殖民历史,菲律宾又成了东西方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大熔炉。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一直是菲律宾政府的严峻挑战。每年菲律宾用于本土文化保护的资金非常有限,但是菲律宾在文化遗产保护及扶持本土艺术家方面极具创意。菲律宾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菲文委)执行主任马璐·雅各布女士日前与记者分享了在此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由于长期被外国殖民,菲律宾文化是亚洲文化分支中比较另类的一种:菲律宾称西班牙殖民时期前为史前社会,因为那时的菲律宾还处于原始部族社会,没有文字记载历史,但中国商人已经下南洋与菲岛土著居民进行以物易物的初级贸易,甚至有些商人与当地人通婚后留在菲岛生活,因此,菲律宾本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16世纪,西班牙征服了菲律宾,在300多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过程中,西班牙文化不仅翻新了菲律宾本土文化,如菲律宾国语塔加禄语带有浓郁的西班牙语色彩,而且西班牙造船技术进一步推动菲律宾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纽带,创造了世界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19世纪,美西战争后,美国殖民菲岛近半个世纪,使得英语成为菲律宾官方语言,而美国文化对菲律宾本土文化影响之深可谓源远流长,至今菲律宾民众仍喜欢看美国大片、听美国流行音乐、追捧美国NBA球星,渴望移民美国。因此,菲律宾文化除了其真正的土著文化是在这个千岛之国的土地上萌生之外,她的本土文化折射出多国度文化的影子,这也造就了菲律宾文化既包容又独立的特点。或许正因为如此,菲律宾去年被选为2010年、2011年东盟十国文化之都。

  当记者问及全球化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时,雅各布主任说,“我们过去曾担心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担心全球将出现一个强大的主导文化。不久前我参加关于全球化对本土化影响的研讨会时,我们才改变对全球化的看法。一位美国专家当时指出,全球化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全球化。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就是文艺界应该‘百花齐放’。”

  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的主要使命,是对菲律宾的世界或国家级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西班牙时期的古教堂、维甘西班牙古城、巴纳维大梯田等进行保护,以及如何扶持被边缘化的本土艺术家旨在保护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兴外来文化一样生存发展。菲律宾每年12个月被划分为不同的文化主题月,如2月是菲律宾国际艺术节月、5月是菲律宾文化遗产月,10月被定为本土文化月等。在这些文化主题月内,菲文委与地方政府、旅游部、教育部及民间联合举办一系列活动来推动本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在全球化侵蚀人类社会的每个犄角旮旯的今天,随着文化艺术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许多本土文化艺术都日渐式微,被边缘化甚至濒临绝种。菲律宾也不例外。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艺术家几乎被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文化浪潮席卷。例如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聚居区许多织布艺人,运用传统的纺织工艺编织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和地方创意的织品和手工艺品。然而这些本土艺术家们在文化产业化时代已经丧失了竞争力,一旦失去政府的引导与帮助,菲律宾穆斯林艺术家们无疑被边缘化。雅各布女士认为,保护被边缘化的艺术家是保护本土文化的基石,是发展本土文化的治本之法。

  菲律宾文委从政策层面和市场营销层面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土艺术家,兴盛本土文化。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制订出服务于基层艺术家特别是被边缘化的艺术家们的政策。菲文委下属7个委员会,这7个委员会由每3年从全国范围内海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们组成,这些艺术家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出台有利于推动各地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向性政策。每个委员会将提交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文化项目提案,这些文化项目提案并非出自文委某个官员的心血来潮,而是委员会来自各地选拔出来的委员、熟悉当地艺术发展情况的艺术家们的建议案。基于这些文化项目为各地本土文化量身定做,各地政府、企业或私人也纷纷慷慨解囊,赞助项目。2009年,文委在菲棉南老地区达沃市组织第一届“艺术为和平”文化艺术节,除举办各种视觉艺术展示外,还开展研讨会。文化艺术节为偏僻地区的艺术家们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以及艺术作品展示的平台。由于菲棉南老地区各种宗教杂居,宗族种族冲突不断,文化艺术的融合有利于推动菲南岛和平进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