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开除刘少奇党籍惟一没举…
麒派京剧爱好者齐聚上海…
最新热门    
 
麒派陈少云获文华大奖 称误读是对周信芳不敬

时间:2010-7-3 10:53:04  来源:青年报

  62岁的陈少云没见过周信芳,却成了当今梨园“麒派”的领军者,并在不久前凭借《成败萧何》一举夺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文华大奖”。昨天陈少云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现在梨园存在大量对麒派艺术的误读,“这是对周大师的不敬。”最近,《成败萧何》进行了获奖回沪新一轮演出。

  究竟什么是麒派艺术的精髓?这是一件争论不休的事。有人以为麒派就是嗓音沙哑,动作夸张。陈少云说,这都是太肤浅的认识。据陈少云了解,周信芳年轻时嗓子也好得很,最后沙哑,实在是因为家庭负担很重,他不得不天天登台唱戏,嗓子吃不消了,却还要唱,所以嗓音沙哑实属无奈。曾几何时,沙哑怎么倒成了麒派的特征了?

  陈少云还告诉记者他亲闻的一件事。一日,某戏校老师带着一位嗓音沙哑的学生去拜见周信芳,周先生听那学生吊嗓子片刻便说“还是请他回去吧。”那老师不解,认为嗓子哑正好唱麒派,先生纠正道,他其实喜欢好嗓子。“现在有人嗓子不好才去学麒派,这是对周大师的不敬!”陈少云说。

  陈少云虽未见过周信芳,但他曾从麒派传人赵麟童和小王桂卿等名家学过戏,还看过周先生的京剧电影。在琢磨和分辨之中,陈少云认为,麒派艺术的神韵应该是苍老醇厚、朴质无华和刚正不阿。而学麒派,应学的正是此类内核,而不是浮于表面。在不断揣摩提炼之下,陈少云的麒派技艺不断提高,到了《成败萧何》,已到炉火纯青之境。

  正是因为对麒派精神有了准确的把握,陈少云认为一些表面技法完全可以创新,比如《成败萧何》中,陈少云的念白以及表现主人公的哭泣,他都借鉴了话剧的手法,并在此中进行了戏曲化改良。这种改良,即便在几天前,《成败萧何》获得“文华大奖”之后回沪的首场演出中,依然得到广泛赞许。    

    记者 郦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