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六爻 >> 正文
八卦六爻预测模式
六爻预测朝“核爆”
六爻八卦预测
六爻断卦内容
六爻别称
六爻变化断卦
六爻成卦及断卦的方法
六爻断卦
六爻的起卦及排卦
六爻占卦法
最新热门    
 
六爻排盘及解卦技巧

时间:2009-9-8 20:17:55  来源:风水网
配的天干地支都属阴,阴卦隔位逆数,内外卦六爻顺序为未已卯、丑亥酉。
  坎卦在内卦,初爻起戊寅,二爻为戊辰,三爻为戊午;在外卦,四爻为戊申,五爻为戊戌,六爻为戊子。
  艮卦在内卦,初爻为丙辰,二爻为丙午,三爻为丙申;艮卦在外卦,四爻为丙戌,五爻为丙子,六爻为丙寅。
  震卦为长子,卦有长子代父之说,震卦纳的地支与乾卦完全相同,只是天于为庚。在内卦,初爻起庚子,二爻为庚寅,三爻为庚辰;在外卦四爻起庚午,五爻为庚申,六爻为庚戌。
  巽卦在内卦,初爻起辛丑,二爻为辛亥,三爻为辛酉;巽卦在外卦,四爻为辛未,五爻为辛已,六爻为辛卯。
  离卦在内卦,初爻为己卯,二爻为己丑,三爻为已亥,在外卦,四爻为己酉,五爻为己未,六爻为已己。
  兑卦在内卦,初爻为丁已,二爻为丁卯,三爻为丁丑;在外卦,四爻为丁亥,五爻为丁酉,六爻为丁未。
  有一个简单的歌诀:
  乾在内子寅辰,乾在外午申戌;
  坎在内寅辰午,坎在外申戌子;
  艮在内辰午申,艮在外戌子寅;
  震在内子寅辰,震在外午申戌。
  巽在内丑亥酉,巽在外未已卯:
  离在内卯丑亥,离在外本未巳:
  兑在内已卯丑,兑在外亥酉未;
  坤在内未己卯,坤在外丑亥酉。   4、装五行   根据卦中每爻的地支,标上五行金水木火土。十二地支与五行配合如下:
  子为水,丑为土,寅为木,卯为木,辰为土,巳为火, 午为火,未为土,申为金,酉为金,戌为土,亥为水   5、记日月   占卜的月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占卦进首先要用天干和地支记下占卜的月和日,有时也需要年和时。月份以农历推算比较方便,农历月份的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腊月为丑。但需要注意,在占卜中,月份的起止日,不是按农历的每月初一起,三十(或二十丸)止。而是按照节气的起止日算。立春正月节,惊蛰为二月节,清明为三月节,立夏为四月节,芒种为五月节,小署为六月节,立秋为七月节,自露为八月节,寒露为九月节,立冬为十月节,大雪为十一月节,小寒为十二月(腊月)节。如头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立春,就从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今年的正月,止于今年的惊蛰前。如头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立春后算卦,月份应为寅,而不是头一年腊月的丑。旧的干支推算比较复杂,一般人需要借助《万年历》查定。卦的五行和六亲确定后,月和日也要记上五行和六亲。   6、装变爻   卦遇变交,要把变化出来的爻装上纳甲、五行、六亲。先确定变出什么卦,变爻在内卦只变内卦,变爻在外卦只变外卦,内外卦都有变爻,则内外卦都变。 但记时,只记有变变化的爻,没有变化的爻则不重标纳甲、五行和六亲。变爻装纳甲和五行,以变出的卦是在内还是在外装。如变出的卦是乾卦在内,则以“乾在内子寅辰”记。但在装六亲的时候,不以变后卦所在宫为“我”,仍以所占得的本卦属性为“我”。   7、装六亲   六亲指父母、子孙、官鬼、妻财、兄弟五类象征性的名词。这五类与卦身合在一起,总称六亲。
  六亲(卦身除外,以下同)依据五行的生克来确定。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简单记法,以金水木火土为序(注意第二位为水,不是木,与俗称金木水火土不同!) 顺数生邻位,克隔一位。用八个字来说即“邻位相生、隔位相克”。
  确定六亲以该卦所在宫的五行属性为我,以卦中各爻的五行属性为他,看他和我的生克关系,是他来生我,还是我主他,是他克我,还是我克他,按“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克我者官鬼,我克者妻财, 比和者兄弟”的规则来确定每爻是何六亲。
  如占得地水师卦,该卦为坎宫归魂,坎宫属水,即我为水:
  六爻 - - 酉金父母 (金生木,生我者父母)。
  五爻 - - 亥水兄弟 (水与水相同为比和,比和者兄弟)。
  四爻 - - 丑土官鬼 (土克水,克我者官鬼)。
  三爻 - - 午火妻财 (水克火,我克者奏财)。
  二爻 - - 辰土官鬼 (土克水,克我者官鬼)、
  初爻 - - 寅木子孙 (水生木,我生者子孙)。
  依照五行生克顺序,也可以排出五亲的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