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易经 >> 正文
八卦体用总诀『乾卦克体…
《易经》“八卦”
毛泽东如何用易经八卦打…
乾卦象数理
易经六爻
易经五行的阴阳和企业管…
易经浅析
易经与阴阳师的关系
易经与兵法应用
易经应用之方位判断吉凶
最新热门    
 
易经乾卦的智慧

时间:2009-9-8 20:05:28  来源:风水网
    第一,当你的事业还处在初创时期,力量有限,还不能图谋大的发展时;或外界环境恶劣,自身力量不足冲破而难以发展时,应隐忍待机,并注意积蓄力量,而不可轻举妄动,干超过自身能力的事情。对个人、对公司决策人都是如此。汉初的刘邦,在力量无法和项羽相抗时,不惜卑辞与项羽讲和,接受封王汗中的事实,烧毁栈道,退入汉中,同时积极招揽人才,为日后的反击作准备。此时的刘邦,便如一条蓄势无穷而待机出击,的“潜龙”。汉未的刘备,当其织履贩席、依陶谦,投曹操,种菜浇园而无愧色时,也是一条“潜龙”。“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便是这个道理。故《文言传》借孔子之口说:“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第二,当你的事业已初具规模,力量已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够强大,不足以采取更大的行动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在求得小规模发展的同时,还要善于借助比自己更强大的人物的力量,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便可事半功倍。对自己的上级、对别的企业和公司,都可以运用这个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不欲骈死于槽枥之间,主动地寻求有力者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必要。这便是“九二”爻所说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三,当你的事业进入顺利发展时期,力量在一天天增强时,更应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奋斗不已。万不可因一时的顺利而忘乎所以。因为事物的发展瞬息万变,一个小的决策失误便可导致全盘的失败。何况此时你羽毛未丰,远不能随心所欲。故“九三”爻教导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成功使你引人注目,这虽然有好处,却也易招来是非。故应谨慎小心。     第四,当你已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初步可以左右逢源,跃跃欲试时,一定要待机而动,进与退都必须谨慎把握最有利的时机。以你的力量,此时你可以干任何想干的事情,就象人到中年,知识和经验使你可以比较自由地把握未来和行动。虽然还不能随心所欲,但你已经能较好地把握时机,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人到中年,可供选择的机会仍然很多,成功与否,就在于你能否抓住机会。以年龄而言,你已不象青年人那样有充裕的时间。要么你抓住了机会,大显身手,使自己的事业走向高峰,要么让机会白白地从身边流过,而蹉跎一生,一事无成。所以,要充分认识慎重把握时机的可贵。“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已充满活力,跃跃欲试,或潜或飞,进退有据,具有无穷的潜在力量。这是迎来事业光辉顶峰的前兆。但你仍然处在前进时期。公元前206年,刘邦被迫接受封王汉中的事实,率部退入汉中,但他并未因此而与项羽一拼,而是积蓄力量,利用将士思乡的心情,选择了田荣在齐地背叛项羽、使项羽无暇西顾,而章邯等三秦之王统治尚未巩固的良机,一举从陈仓故道突入关中,消灭三秦王,并乘胜东下,真捣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的决策,正是“九四”爻的最好说明。
    第五,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发展、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此时,你人已成熟,足智多谋,可以应付一切事务;事业兴旺,志满意得,力量强大,可以随心所欲。此时,你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发挥你所有的潜能,大展鸿图,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个人决策是如此,对企业、公司也是如此。此时你象飞腾在天的龙,占尽天时地利,“九五”“飞龙在天”,既可大干自己的事业,也可辅佐别的“大人,取得成功,这同样是一种事业。如果懒惰,那只能是浪费自己的才华和生命。     第六,要记住,即使你有足够的力量,可以随心所欲,也要知进知退,因为任何事物的鼎盛时期都是有限度的。在限度之内,你可以为所欲为;而在限度之外,你却会苍白无力。对大部分人来说,因为人的才能有高下之分,所能干出的事业也必然有大小之分,所以,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伟业,重要的是你自自己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做出了最大的成绩。所以,此时人的行动和思想应切于实际,不要干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事情;更不要走极端,以致毁掉自己的事业,“上九,亢龙有悔”便是告诫人们不要因自己的力量强大而走极端。《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是对上九,也是对“用九”的最好解释。 &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