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唐三藏手中的强弩软箭

时间:2009-8-8 16:52:38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孙悟空; 唐三藏; 强势; 弱势
  【论文摘要】:孙悟空性爱自由,不受约束,玉帝神仙都不能驾驭,但却可以吃斋束性,一路斩妖除魔保唐三藏西去取经。其中的原因,是有一个"势"字在发挥着作用。
  
  引言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不朽的艺术价值早已加载史册。而小说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是妇孺皆知。撇开别的不谈,其中唐三藏与孙悟空这一对师徒的关系,就颇引人关注和思考。
   众所周知,孙悟空是个神通广大的神猴,且性爱自由,受不得一点约束,就连想到众生难逃的生死都万分忧恼,觉得不能自己控制生死而浑身不自在,一路打到了幽冥界,把生死薄上自己的名字消了,理直气壮的对十王宣布:"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就是这个连阎王老儿都不放在眼里的角儿,对手无束鸡之力,眼无鉴辨之能的凡人唐三藏,却抛开"乾坤结秀赛蓬莱,清浊育成真洞府"的花果山,抛开"齐天大圣",一呼百应的自在生活,甘受取经之路的艰辛,自咽苦僧之行的枯燥。面对唐三藏的误解,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此番情出何处?
   以我之见,这其中有一个"势"字在发挥着作用。而这个"势"正是紧紧地握在唐三藏的手中。
  
  一、唐三藏手中的"强弩"
  
   战国百家中,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经对"势"做过精辟的论述。韩非子指出"势者,胜众之资也。"就是说,势是制服众人的资本和凭借。在《功名》篇中,他明确到:"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沈,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也就是说,能否处于一个集团的统治地位,关键不在贤不贤,而在于是否有势。
   唐三藏手中的"势",就是观音菩萨所赐予他的"紧箍儿咒"。正是这个"咒",让唐三藏真正意义上站到了"师傅"的位置上,也正是这个"咒",让一个顽劣成性的泼猴,乖乖踏上了保主西去之路。我们且看当唐三藏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开始念咒时,昔日齐天大圣的反应如何。书中第十四回写道:"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那个曾经上得天府,下得地狱;对玉帝嗤之以鼻,对王母不屑一顾;甚至敢在如来掌上撒尿的齐天大圣,在"紧箍儿咒"下,却对一个手无束鸡之力的唐三藏跪下哀告,发誓道:"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唐三藏是个"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心善之人,在五庄观因为树上的人参果酷似"三朝未满的孩童",而一口回绝,不肯食用。其悲善之心可见一斑。但是当纵横天下,棒打八方的孙悟空,在他紧箍咒下疼得翻滚的上天入地,生不如死,苦苦哀求时,他却不肯放弃这一咒法。为什么呢?那正是因为,"紧箍儿咒"是唐三藏的"势",唐三藏要保住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就必须牢牢把这个"势"攥于手中。西天之路,如果没有孙悟空护驾,山多陡崖,路多虎豹不说,沿途各个或盘计唐僧肉的鬼怪,或垂涎唐僧人的妖精,随便一个都足以断了唐三藏西去的念头。他即使造化再大,也难成正果。因此,唐三藏绝不会放弃"紧箍儿咒"的。孙悟空对这"紧箍儿咒"的"势"也是心知肚明,只要一天不摘下这个金圈子,即使跑到了天涯海角,也不会真正的自由和消停。孙悟空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才能去掉这个咒,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时,孙悟空道出了心声:"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头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为人。自从涅脖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莫不成这些人意儿也没有了?"唐三藏的反应是"大惊",因为失去"紧箍儿咒"就意味着失去了做师傅的"势",就奈何不了孙悟空了。

  可见,"紧箍儿咒"就是唐三藏手中的"势",它就如同一把紧握在唐三藏手中上弦的强弓,两唇一碰,利箭即发,让天地都无法管制的孙悟空服服帖帖,不离左右。

  二、唐三藏手中的"软箭"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任何力量也都有阴阳两极,"势"也不例外。如果说,"紧箍儿咒"是唐三藏把持孙悟空的强势,那么,唐三藏自身的软弱性就如同是"势"的另一端--"弱势",并且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牢牢地抓住了孙悟空。
   我们常说"适者生存",而不说"强者生存",可见,"适者"不等同于"强者"。所谓"适者",就是适应于所处环境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好似强大的阿基里斯也有自己脆弱的脚后跟一样。而人的本性中又有同情弱者的倾向,正如同那句俗话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强者,在保护弱者时,体现出来的那种自身力量的强大和弱者对其产生的依赖和感激,往往会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带给他们极大的快感和满足。强者,面对强者激发出来的是一种征服的欲望,而面对弱者,心里却会不由自主地荡出一丝温柔。因此,看似柔弱者,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更为有力的支持,更容易实现目标。唐三藏的"弱势",恰恰就象是一只软箭,温温柔柔的刺入孙悟空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让孙悟空甜蜜蜜的中了招。
   用孙悟空自己的话来说"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羼孱弱弱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那打消的是孙悟空的锐气,齐天大圣怎可能忍受的了这般气呢?
   我们看孙悟空大闹五庄观,镇元大仙要鞭笞唐三藏时,孙悟空想到的是,"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那不是我造的业?"于是,忍不住开言道:"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倘若唐三藏换作如同猪八戒般皮糙肉厚,想必这顿鞭子吃定了不说,那孙猴子没准还会多讨两鞭取个乐子了。
   唐三藏的软弱无能,给自己编织了件保护衣,而料子就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逞强,好表功,好助弱的性格特征。这种恰到好处的互补,既让孙悟空充分享受了保护他人的成就感,也保住了唐三藏的身家性命,取回真经。
  
  三、小结
  
   一个比常人似乎都更为愚钝的和尚,却收住了一个玉皇大帝都难以驾驭的神猴,虽历经磨难,但有惊无险,最终取回真经,修得正果。究其原因,正是这个"势"的存在。"强势"让孙悟空心猿意马时难以逃脱,"弱势"让孙悟空面临危险时挺身而出,甚至乐在其中。弱中带强,强中含弱。"势"的充分发挥,使得弱者可以利用强者达到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于小说如此,于生活亦应如此吧。
  
  参考文献
   [1] 明·吴承恩. 《西游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 梁启雄. 《韩子浅解》(上、下册), 中华书局, 1960.
   [3]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 孙实名. 《韩非思想新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