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钗黛合一”的象征意义

时间:2009-8-8 16:52:47  来源:不详
,即为市井小民或小人。小说中宝钗身上隐约展现其上品风格;凤姐在表现理家才能时是上品,在弄权贪财时是下品。
  前八十回中的宝钗还只是居住在大观园中未出阁的小姐,远离大的是非漩涡,她的入世哲学虽然因为“重理不重情”稍显冷酷,但她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是令人叹服甚而仰视的。然而宝玉有个著名的论断: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就变成没有光彩宝色的死珠了;再老了,竟是鱼眼睛了。揭示的是清净洁白的女儿身陷世俗的烟火逐渐蜕变的过程。不知佚稿中走出大观园升格为宝二奶奶的宝钗面对家族颓势会有何种作为,她会在官府上下打点吗?会开当铺牟高利吗?宝钗可是深知“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的现实并认同它的存在的。在理想主义者看来,这种人生哲学未免“无情”甚而“无义”,但谁都不能否认它在世俗社会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评价它“任是无情也动人”。
  2.“莫怨东风当自嗟”是作者对理想主义者的无奈喟叹。
  林黛玉所体现出的出世哲学是率真的、脱俗的,代表着人们纯真唯美的理想、情与爱的追求,但在滚滚红尘中却常常碰壁甚至寸步难行。正如学者吴宓所说:“黛玉一诗人,与宝玉性情根本契合,应为匹配,而黛玉卒不得为宝玉妇。作者不特为黛玉伤,亦借黛玉以写人在社会中成败之实况也。”④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屈原、陶潜、嵇康、阮籍、李白、苏轼……便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何尝不是如此呢?
  许多研究者都认可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其实林黛玉身上也有曹雪芹的影子。曹雪芹的朋友张宜泉在《题芹溪居士》诗中这样描摹他的人格:“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⑤大量的研究认为:曹雪芹是一个性格傲岸、愤世嫉俗的文人,晚年过着“举家食粥”的困顿生活,倾十年心力创作《石头记》,终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一病无医,于“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这种性格与命运与他书中的女主人公何其相似!林黛玉孤标傲世,懂世故而不世故;曹雪芹愤世嫉俗,深谙世情而不入世情。我们看他写四大家族官官相护,王熙凤玩转官场,刘姥姥到豪门打秋风,贾芸和小红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巴高望上,若没有对世情的洞悉与把握怎写得这样入木三分!但他怎么生活得那么穷困潦倒呢?虽然家族的败落断绝了他“补天”济世的仕进之路,但凭着卓然的才华,他只要稍稍低一低高昂的头颅,可能就不会落入如此悲凉的境地,当然,也可能不会给后人留下一部伟大的《红楼梦》了。
  聪明如曹雪芹,当然明白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他在黛玉掣的花签背面引了一句古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感叹黛玉的命运,他何尝不是在感叹自身的命运?
  3.“钗黛合一”是作者希望兼具二者之美处世的理想。
  钗黛对香菱的指导颇具象征意义:宝钗教香菱做人,黛玉教香菱做诗。最终,善做诗的黛玉成了精神上的胜利者,现实中的失败者;善做人的宝钗成了现实中的胜利者,精神上的失败者。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入世与出世,各饶其美、各具其陋:宝钗的入世哲学适应现实但难免世故庸俗,黛玉的出世哲学清高脱俗却难容于世。作者通过“钗黛合一”的意象,试图传达给读者一种“兼美”的人生理想:以黛玉般脱俗的性灵,如宝钗般处理世俗的事务。借用一句现代社会的格言为: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
  
  三
  
  “钗黛合一”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对女性的审美理想,还是“兼美”的人生哲学,都存在于缥缈的太虚幻境,都是一场绮丽的红楼之梦,好似陶潜的桃花源,令人神往,使人追求。人类恰恰是在对理想的神往与追求中,走向愈加灿烂的文明。
  
  ① 周思源:《周思源看红楼》,中华书局,2005年6月第1版,第20页。
  ②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第4页。
  ③ 王蒙:《王蒙活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76页。
  ④ 中国红楼梦学会:《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年11月第1版,第150页。
  ⑤ 刘梦溪等:《红楼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10页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