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可敬的贾政

时间:2009-8-8 16:53:04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贾政 情理   宽柔 善道 人道

  论文提要:评价一篇文学作品的人物,应该在忠于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人类的普遍情感和常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物的情的真、伪与善、恶,不因时代、阶级的不同而有所偏颇,尽可能摆脱时代、阶级的自我局限。从这个角度来看,贾政的情是真情,是善情,是符合人之常理之情。人的好坏的判断,应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从言行的结果是否造成了无辜的伤害这一角度来判断。善与恶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始终存在着一贯被普遍认同的东西,善的应该是人道  ,是人道的就应该被肯定,被颂扬。贾政对人是宽柔的,对恶是批判的,为政是廉洁的,他的行为是人道的,是任何文明时代,文明社会普遍认同的善。我们不应因为他是封建统治者就否定贾政身上美的东西。当然,贾政的所作所为是挽救末落的家族和封建社会的命运,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一、 引  言


  《红楼梦》这中国古典名著,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牵动着人们的心,广泛地被各个时代的人们所评阅。特别现代学者热衷于“红学”,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光辉名著的方方面面,从作家到作品,从政治经济到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评论,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对贾政这个人物的评价也似乎定性:他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道貌岸然,凶狠,威严,虚伪,是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派人物。不知怎的,每当看到这样的评说,总让人觉得别扭,就是说既有相似的对贾政的审美评判,又有与此不同的审美评判。这是用词的差别,还是评判的标准的差别,或是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所造成的?总之,我觉得贾政这个封建官僚并不另人可恨可恶,说他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不假,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也不假,说他是封建统治者的正派人物是真,但这些都无法让人们认为贾政是道貌岸然,凶狠,虚伪,可恨的。我倒觉得贾政是一个有情的人,他的情是真的、善的,他品行端正,宽柔待人,为官廉洁,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善人

  二、 情与理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宝玉挨打。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评论说:“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a又说“封建家长们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竭力想巩固封建统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b这里的“封建家长们”当然包括贾政,“叛逆者”包括宝玉。这是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对贾政作出了“无情”的审美评判。周先慎先生在他的《明清小说》中也谈到了宝玉挨打的情节,并着中分析了贾政的三次流泪。为便于分析讨论,现摘抄如下:

  在生活中,一个被激怒的父亲打儿子,一时手重,事后因心疼而后悔,以至于流泪的情况是常见的。但贾政与此不同,且看他第一次流泪,是在他“气的面如金纸”,下决心要打却还在将达未打之际,他“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这里的“满面泪痕”当然不会有因心疼而哀痛的成分。贾政自己的话透露了他内心的秘密:“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宝玉过去!也免不的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后来,是他满心希望宝玉长大后继承“天恩祖德”,做一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宝玉却违背他的意志成了一个不孝逆子,使他感到希望落了空。他愤怒,同时又不能不感到绝望和悲哀。这就是他在未打宝玉之前就先流泪的真正原因。第二次流泪……跟王夫人一样,他深深地感到没有“依靠”和“绝”的悲哀。第三次流泪……这次流泪,跟王夫人一样,不是哭活着的宝玉,而是哭死去的贾珠,实质上也就是哭自己希望的破灭。……关于眼泪的细节的描写,透过贾政表面上的凶狠和威严,无情地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另一面,贾政,一个力图使行将败落的贵族大家庭能够存亡继绝的封建统治者,一个正统派的代表人物,在宝玉这个“冥顽不灵”的“孽种”面前,既愤怒又悲;既威严又虚弱。C

  从这段评说中,我们依然强烈地感受到周先慎先生也是在说贾政这个封建统治者的“无情”,连最起码的父子之情都没有,他的流泪是自私的,虚伪的,不是为宝玉流泪,他不像一般父亲打儿子时,一时手重,事后心疼而后悔,他也是残忍的,凶狠的。
  我看《红楼梦》,无法对上面的看法认同。先从理性上来说吧,假如贾政的流泪是假流泪,当然王夫人也是假哭,因为贾政的流泪跟“王夫人一样”。父母对宝玉这个儿子是“无情”,难道其它人是“有情”?情是人类的普遍感情,“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d 父子之情天下之真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也就是父亲和儿子即使感情彻底破裂,互不相认了,父亲对儿子也还是存有真情的,也就说父亲把儿子吃了才是真正的无情。情有善恶之分,有情谓之善,无情谓之恶,贾政打宝玉是善是恶?善也。首先宝玉本该挨打,他既不用功读书,又在外斯混,给家庭带来麻烦,在家又恋香窃玉,闹出人命来,长大如何成人?不说贾政不允许宝玉这样,难道今人就会允许自己的儿女如此吗?虽然宝玉可爱,可也污点不少。贾政打宝玉是恨铁不成钢,是真情的强烈表现。接二连三的几件气恼事,宝玉再不挨打,贾政不再是贾政,不再是父亲,贾政打宝玉打的有理。天下父母,古今中外,谁不望子成龙,贾政希望宝玉用功读书“光宗耀祖”又有何错?难道今人望子成龙合情合理,贾政希望宝玉“光宗耀祖”就是无情无理?“望子成龙”与“光宗耀祖”只不过是用词不同罢了,其包含的“情”都是天下父母之普遍真情。贾政情感内敛,看到宝玉眼前的样子,听着宝玉所做的有损家庭有损祖宗脸面的事情,气得眼泪直流,难以自控,只得一声声叫打,可是王夫人、贾母又白搬阻拦,打又打不得,只得“泪如雨下”,这是真情的表露。虽然我们同情宝玉,怪贾政下手狠了些,但不能说贾政想以绝后患,想置宝玉于死地。要是这样,那还用得着“咬了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第三十三回)?从“咬着牙”和“盖”这个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也是认为贾政的打是有所控制的,我们读者也感受到了贾政内心的痛楚的。事后贾政也是有悔意的。第三十三回“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这话是曹雪芹的叙述语言,可见曹雪芹也是认为贾政是有“自悔”之情的。打宝玉并非对儿子无情。在以后的生活中,贾政依然非常关心宝玉,第八十一回,贾政为宝玉找老师,怕“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第七十二回“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这话合情合理,可见贾政不仅关心宝玉的学业,也关心宝玉的婚事。对此脂砚斋批道:“妙文,又写出贾老儿女之情。”e第七十五回,贾政叫宝玉“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这一“点头”却是对宝玉的赞许,并说:“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作为对宝玉的奖励。第七十七回贾政向环兰二人道:“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勉强你们做诗,宝玉须听便助他们两个。”王夫人听了觉得“真是意外之喜”,这也是贾政对宝玉的赞美之情的表露。但宝玉本性不愿意读书举业,贾政无法,“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觉得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看来,贾政也逐对宝玉宽容起来,此等之情,岂能说贾政之情不是父子之情?连宝玉自己都未说贾政对他没有父子之情。贾政对宝玉的情,无论从主观意图还是从事实结果来看,都没有伤害宝玉的。贾政是有真情的人,他的情是善的,是合乎常理的。

  贾政对宝玉的情是天下父母普遍之常情,即使痛打宝玉也是有理的。先看打宝玉的缘由:一是贾政“原本无气”,只见宝玉“应对不似往日”,“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贾政“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这“三分气”显然远不致以让宝玉挨打,最多不过是让贾政心里不高兴罢了。二是偏偏在这时,忠顺亲王府问宝玉要人,问罪于贾政,这使得贾政“又惊又气”。宝玉在外弄出这样大的事来,从一家之主的角度来看,教训他一顿,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不致以挨打,贾政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

  真正促使贾政打宝玉的第三个原因(前两个原因只不过是营造了打宝玉的心境):是贾环进谗:“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此话“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要拿宝玉来打。从曹雪芹的描写来看,贾政打宝玉的真正原因是很清楚的。且不说贾环把事情说的过分,冤了些宝玉,就贾政听得贾环之言而言,焉能不打?不打才不是贾政,不打才没有道理,没有天理,没有人理。就回目“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也可以看出曹雪芹认为贾政打宝玉的真正原因,主要原因是贾环进谗,换句话说就是宝玉“强奸” 金钏,致使金钏投井死了。这种行径从古到今,从外国到中国都是应该受到惩罚的,难道这一打贾政打的无理?再说金钏之死,怪宝玉一个人有点冤,但也难逃罪责。不是他宝玉公然在母亲房里求金钏之色,也不会引出这一不幸事端来。我们无论如何喜欢宝玉,偏袒宝玉,也不能认为宝玉挨打打的冤。其实王夫人虽然认为金钏之死是自己的罪过,但她也认为宝玉该打,袭人也认为该打。第三十四回,袭人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听了叫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袭人说:“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袭人和王夫人的私下谈话,可谓言为心声,从袭人谈话中,我们可知宝玉这个人在男女情欲之方面是会胡来的,随时可能伤及他人。宝玉的这种行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文明的社会里都是应该受到责罚的。这样一个宝玉,贾政不打才是无理,才是无情,宝玉必将给自己招徕祸害,给贾家埋下祸根。所以《红楼梦》中的其他人,除贾母之外,谁也没有谴责贾政。贾政的情感是内敛的,处事稳重,并非虚伪,而是具有真情,做事说话都合乎情理,道是无情却有情。对宝玉是如此,对其他人也是如此,这里不再评述。刘再复在谈到人物性格时说,“以往我国一些评论,总是先把他确定为反面人物或反动人物,然后又把他一切不确定的感情简单地确定为反动感情,把他的亲子之爱确定为‘虚伪’。其实,如果他的感情果然是这样确定,他的性格就谈不上丰富了。“f这里刘再复先生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了。这应该是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三、 宽柔与善道 

  前面说到贾政打宝玉的真正原因是贾政听了贾环说宝玉在王夫人房里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