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诂经精舍文集》与诂经精舍早期学风

时间:2009-8-8 16:53:46  来源:不详
之盛,非前代所及也。”
  诂经精舍诸人对于阮元所提倡的治学门径之理解,因各人治学功底高下不同而有差异,不过众人的体会形之以文字,并编选入《诂经精舍文集》,自然形成一种示范,对于诂经精舍乃至浙江一省学风都有所影响,这大概是阮元乐于看到的。当时曾有苏州书商告诉阮元,说苏州许氏《说文》贩脱,都流向浙江去了,可见一时学风所向,阮元提倡之举的成功。而阮元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幕僚说“此好消息也”,颇可见其态度。
  
  三
  
  阮元在诂经精舍提倡为学摆脱“庸近”,尊崇两汉诸儒师说,并据此树立治经由文字古训入手的门径规矩,此为经学上的问题。与此相配合的,在诗文歌赋方面,阮元也力求于经训小学相结合,提倡一种别样的文风。
  阮元崇尚《文选》,不喜当时流行颇广的桐城古文。因“昭明《选》例以沈思翰藻为主,经、史、子三者皆所不选。”而“唐、宋古文以经、史、子三者为本”,则“韩昌黎诸人之所取,乃昭明之所不选。”甚至不以桐城古文为“文”,所谓文统不正。阮元打破“古文”的正统性,自然要树立骈文的权威,然而其自为骈文其实在所作诗文中占极少数,似更多心意在推崇《文选》学。《文选》在治学求古的阮元眼里,不仅文章而已。他说:“古人古文,小学与辞赋同源共流,汉之相如、子雲,无不深通古文雅驯。至隋时,曹宪在江、淮间,其道大明。马、扬之学,传于《文选》,故曹宪既精雅驯,又精选学,传于一郡。”故其自称“幼时即为《文选》学,既而为《经籍纂诂》二百十二卷,犹此志也。”此处所言虽在嘉庆十年,尚在《诂经精舍文集》编成之后,大概意思还是可在《西湖诂经精舍记》中看到,他说:“诗人之志,登高能赋。汉之相如、子云,文雄百代者,亦出《凡将》、《方言》,贯通经诂。然则舍经而文,其文无质;舍诂求经,其经不实。为文者,尚不可以昧经诂,况圣贤之道乎?”
  “舍诂求经,其经不实”,为阮元在诂经精舍提倡之学风,与此相应的,“舍经而文,其文无质”,则为诂经精舍诗文歌赋的标准。他在《诂经精舍文集》中收有自己的示范文章,颇能传达其中的信息。定陶恭王陵鼎为阮元所得之物,原来在山东耆州府定陶县的西南方,是西汉时期的鼎。当时,众人多“兢重周彝轻汉鼎”,焦山只有周鼎,故阮元以定陶陵汉鼎配周鼎,共藏于焦山。不过周鼎之事,史籍所载不明晰,阮元说:“若焦孝然之曾隐焦山,并不见于正史,旧志周鼎之曾在钤山堂,亦不见于明人传纪,世俗流传之言,余未敢据焉。”阮元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歌为诗赋,其中自言“世俗流传之言,余未敢据焉”,其实约束学生作歌记汉鼎之事时,也必须于古有征,要有所依据。
  《诂经精舍文集》中所收学生文赋,有序有歌,其中序言内容以经史为依据,可看作考证小文。例如查揆所作《西汉定陶恭王陵鼎歌》,其序言称:此鼎“盖右扶风所供,定陶恭王陵祭器也。《汉书·哀帝纪》:‘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水经注》:‘济水又东经定陶恭王陵南。’《太平寰宇记》:‘济阴县本汉定陶县之地。’下云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寝。此云隃麋陶陵者,盖所喻麋供陶陵鼎耳。汉人款识质实类如此。然汉《地理志》:‘喻麋、淠皆汉县’,属右扶风,铭何以并署之?考淠县以淠水得名,《寰宇志》:‘淠阳县本汉喻麇县地’,又云‘汧水经县南一里’,则隃麋正在汧水之阳。铭言隃麋以著其所供之县,言’淠以纪其所铸之地耳。或谓定陶以两字称,不得援霸陵、茂陵单举一字为例。又考《战国策》,秦客卿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原注:今定陶县)’。《史记·越世家》:‘间行以去,止于陶”。徐广曰:‘今济阴定陶’。《元和郡县志》亦云。《九州记》:‘陶即尧国’。然则定陶旧名陶,至汉始更今名。言陶陵者,省文从乎其朔之称也。查揆所写序文,不亚于一篇考证详实、有源有流的学术短文。博征古籍,考诸《史记》《汉书》《水经注》《太平寰宇记》《汉地理志》《战国策》《九州记》,辨析定陶之名,定汉时与汉前名称衍变的由来,可称为“有所据”。《诂经精舍文集》收录徐养原《咏葵》一诗,可作另一代表。徐氏作该诗的原因在于“葵”之古义已失,其名为他物所乱,故考诸典籍,以诗发之。其序文考诸《诗》《礼》,参以《尔雅》,援引古人之说,序道:“《豳诗》曰:‘七月烹葵及菽’,《醢人》曰:‘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赢醢’,葵之为物可为菹,盖蔬类也,而注疏俱无释。考《尔雅》,言葵者四:蒂菟葵、芹楚葵、蔚戎葵、蔠葵繁露。不知谁足当《诗》《礼》之葵?《东莱读诗记》独载蔠葵注。意者凡物各有正名,《尔雅》所释,皆取名之异者,是故蒂一名菟葵,古但名蒂不名葵也,推之芹与蔚皆然。惟葵为正名,而繁露为异名,故取之与。”很符合阮元示范文中所说:“经史引征,可增诗事”。
  诂经精舍诸生,大体根据辅助经史的示范而为诗文歌赋。张鉴的诗可以看出阮元此举对学生影响之深刻,他在诗中咏道:“琅瑕馆中定陶鼎,浓绿忽压焦山巅。焦山旧鼎古莫考,神物黯澹愁云烟。诗人咏歌其光價,造为诡俶吾不然。”钱大昕说学人向往之境界为治学“不误、不漏”,张鉴以一鼎之源流莫考,致使鼎“黯淡愁云烟”,颇近于这个意思,同时作诗文不“造为诡俶”,可见其追求的诗文歌赋的境界,与言必有古训的经史考据相类似。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