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高鸟 羁鸟 归鸟

时间:2009-8-8 16:55:09  来源:不详
情舒畅,所以他把在晚霞中飞回的鸟,暗示为自己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眺望此景,其心情恐怕也是十分复杂的。“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饮酒》其六)则是一个倦鸟知返的意象,是鸟儿归林时发出的欢叫,是喜悦与归宿感的流露,以上这两组均应该算是“归鸟”的意象。但是“归鸟”的回归原因也各不相同,像“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岁暮和张常侍 》),“鸟还”是因外界岁暮天寒,这既是自然界的岁暮,也是东晋的岁暮,加之,日将西落,寒气凛冽,飞鸟只得回归山林,借指士人应该归隐。“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 于王抚军座送客 》)也是一个日暮知返的“归鸟”意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鸟回归的原因在于“倦飞”,是诗人形容憔悴,不堪奔波于仕途,而欲安居田园的影射。再如虽然他“贫居依稼穑”,却“不言春作苦”,仍然是“林鸟喜晨开”,欢喜万分,自得其乐地劳作,此处“林鸟”意象是一个欢鸟,也应是自比(《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饌田舍获 》)。不难看出,诗人回归园田,自食其力,饱受仕宦羁旅之苦后自我性灵得到了大自然的慰藉,托之于鸟儿归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诗人除了用三类鸟意象折射自己人生历程三个时期之外,诗中也包含了其他的鸟类意象。如“众鸟”意象,是与“孤鸟”意象相对的,《 咏贫士七首 》其一:“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对于众鸟的意象,李善注《 文选 》曰:“喻众人也。”王瑶先生进一步解释:“当为喻改朝后群臣趋附之状。”足以见其是有所寄托。而这里“林翮”,则是一个孤鸟的意象,李善又注曰:“亦喻贫士。”王瑶先生认为其用意在于“借以说明贫士的‘量力守故辙’是与此不同的。”贫士也就是自己的化身。又“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这里“众鸟”意象与前相同,也应该指那些改朝后而趋附于刘裕的群臣。他们心满意足地被征用,而诗人依旧固守田园,热爱自己的躬耕自给生活。
   纵览陶诗中所描绘的飞鸟意象,其数量的确很多,而且形神各异,包括高鸟、羁鸟、归鸟、倦鸟、众鸟、孤鸟、惊鸟等等。诗人对飞鸟的精心刻画,显然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但其色彩褒贬不一,甚为复杂,以至于要对其准确地把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揣摩诗意。然而可以充分肯定的是,陶渊明精心择取的鸟类意象,尤其是高鸟、羁鸟、归鸟三类意象则可以说,具有特别意义,能够很形象地折射出诗人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其造诣极高,平淡中显出浓烈,自然中流露出雄奇,意境深邃,含意隽永。他所选用飞鸟等一些具有象征隐喻的形象,其目的在于借物自况,托物咏志。

  参考文献:
  [1] 陈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瑶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