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扬雄文学思想之“文质…
评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
扬雄的政治倾向与经学师…
最新热门    
 
扬雄《逐贫赋》与汉代民俗

时间:2009-8-8 16:55:27  来源:不详
,贫鬼才说:昔我乃祖 ,宣其明德 ,克佐帝尧 ,誓为典则。由贫鬼到穷鬼的演变 ,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先只有贫鬼之说 ,大约在汉末至六朝这一历史时期 ,贫鬼、穷鬼混称。其后则专称穷鬼。与此同时 ,贫鬼(穷鬼)的辈份也渐渐“升格”,成了颛顼的儿子。因为在上古神话诸帝中 ,颛顼多不才子。东汉卫宏《汉旧仪》《(文选》李善注引)和蔡邕《独断》中都有这样的记载:

昔颛顼氏有三子 ,已而为疫鬼 ,一居江水为疟鬼 ,一居若水为魍魉蜮鬼 ,一居人宫室区隅 ,善惊人 ,为小鬼。颛顼另有不才子杌。贫鬼(穷鬼)的品格和上述“不才子”,尤其和“小鬼”很相似。疾疫和饥馑贫穷所产生的危害 ,造成的后果是困窘的生 ,凄凉的死。自汉末至隋 ,旱涝兵燹、疾疫饥荒这些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人们 ,尤其是下层民众日与死为伍 ,贫穷与疾疫之与他们 ,何尝有丝毫差别。后人就因此附会 ,认为贫鬼(穷鬼) 也应当是疫神颛顼的儿子之一。

为什么除贫、送穷都在正月晦日呢 ? 因为古人素忌晦日。今考《左传 ?成公十六年》:

甲午晦 ,楚晨压晋军成陈(阵) ,军史患之。……郤至曰 “:楚有六间 ,不可失也。……陈(阵) 不违晦 ,……以犯天忌 ,我必克之。”晦日举兵事 ,是古人用兵大忌。如果衅自彼开 ,不得已必须应对 ,一定要先祭祀 ,祈求神祇谅解 ,然后才可以整顿军旅。

《淮南子》卷七又有关于晦日伤人的记载:

所谓真人者 ,性合于道也。……大泽焚而不能热也 ,河汉涸而不能寒也 ,大雷毁山而不能惊也 ,大风晦日而不能伤也。只有真人才不会被晦日所伤 ,这正从反面说明:在《淮南子》成书的西汉 ,民俗中仍忌晦日。晦日一向被视为凶日 ,古代多有晦日祭奠死者 ,安慰亡灵的习俗。就是今天 ,我们触了霉头 ,仍习惯说“晦气”一词。“晦气”的本义应当是晦日之气 ,而晦日伤人 ,古有成说。

由此可见 ,正月晦日除贫(送穷)并非偶然:贫鬼(穷鬼)是不祥之鬼 ,晦日为不祥之日 ,所以后世才有贫鬼(穷鬼)“正月晦日死巷”的说法。

如前所述 《,逐贫赋》实取材于民俗。但我们也不可呆看。民俗固然会影响文人创作 ,反过来也一样。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康熙五十六年刻《解州志》“:送穷 ,古以晦日 ,今用五日 ,稍”[3](P.689) 韩愈《送穷文》谓穷鬼之名有五: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俗盖因此讹为五日。可见韩愈是受民俗影响写了《送穷文》,但又给民俗以重大影响。由于种种原因 ,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送穷的风俗 ,但送穷的时间并不一律。正月里 ,或以初三、初五、人日(初七) 、十六、晦日 ,有些地方还在年前送穷。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如此。又送穷和迎富正是一物两端 ,送穷同时又复迎富。民国二十二年刻《邯郸县志》“:五日 ,俗称‘破五’,未明 ,以箩头盛煤碴少许送村外 ,同时换为黄土 ,名曰‘送穷土 ,取富土’。”[3](P.439) 也可于送穷次日再迎富。北宋初赵湘《南阳集》卷六《迎富文》“:淳化四年 ,送穷之明日 ,众人复迎富。”[2]

民俗岁时节日每每纷杂如此。钱大昕 ,俞樾 ,钱钟书三人或认为送穷同时迎富 ,或认为次日迎富 ,都有所据。扬雄自元延三年辛亥(公元前 10 年) 44 岁给事黄门 ,三世不徙官 ,18 年未得升迁。62 岁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其后 71 岁时以太中大夫卒 ,其“恬于势利乃如是”《(汉书 ?扬雄传》) 。他草《太玄》时 ,刘歆曾对他说 ,做这东西是自讨苦吃 ,没有人会看 ,最多是个“覆酱瓿”的料。扬雄只是笑而不答。扬雄当初北上长安的目的 ,就是追求功名利禄 ,这一点不必为贤者讳。当长久不得晋升的时候 ,他也曾为此不平“:朋友道绝 ,进官凌迟。厥咎安在 ? 职汝为之。”在《逐贫赋》中他也曾追问。

但在感慨不平之后 ,他终于走向安贫“:贫遂不去 ,与我游息。”虽然仍然做官 ,但他已经决意从事著述。他仿《周易》著《太玄》,仿《论语》作《法言》,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方言调查 ,为我们留下小学名著《方言》。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语言学家和思想家。《逐贫赋》深受民俗影响 ,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所谓“创题造境”。这篇赋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心理历程和旨趣所在:由逐贫而留贫、安贫 ,并努力为后世留下一份文化思想遗产。生活的贫穷如同粗辣的砺石 ,当它不动声色的把因为愤世嫉俗而刺世嫉邪的烦燥一点一点打磨净尽之后 ,那些强悍的头颅 ,高尚的心灵就不再叹老嗟贫。《鵩鸟赋》表明:作为一个士人 ,一旦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的边缘 ,贾谊就不再会生活。从贾谊到扬雄 ,经过近二百年的尝试和思索 ,中国的士人才算在政治之外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和中国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我们不可低估。

《逐贫赋》的价值是在这里。

参考文献:

[1 ]费振刚. 全汉赋[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 ]钱钟书. 管锥编 (第 3 册) [ M]. 第 2 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961 —962.

[3 ]丁世良.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华北卷) [ M ].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89.

Yang Xiongπs Poetic Prose of Expelling the Poverty and the Folk Custom in Han Dynasty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