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由野而俗诗歌风格的嬗变--以《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游子诗为例

时间:2010-7-16 11:08:18  来源:不详
  《诗经》的产地,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北北部地区,多属于北方地域,所以它的表达手法带有北方民歌的特色,具有直朴、坦率的特点。而《古诗十九首》就有明显的不同。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则婉转温丽。刘勰说它"婉转附物,怊怅切情"。钟嵘说它"文温而丽,意悲以远"(诗品),都说明其与《诗经》的不同。这些诗歌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看,它们显然是经过文人润色的民歌,或者是文人模仿民歌写成的。刘勰把这些诗歌的风格概括为"直而不野",准确地指出了它和其他诗歌尤其是《诗经》的不同特点。"直"是指它具有直率表情达意的民歌本色,"不野"是指它富于文采,是文人在民歌的基础上的加工润色。
   《诗经》游子思妇诗的作者,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奴隶们,他们心里有话,直接坦露,甚至于畅开心扉,直阵其事。风格直朴坦率。虽几经儒者附会,以服从于儒教的需要,但毕竟没有太多地受传统礼教的影响,故或说有点"野"。《毛诗序》说:"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就是指那些反映现实而少受礼教影响的诗歌的特点。而《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的作者,大都是文人士子,他们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东城高且长》)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财孤生竹》)如果说游子从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徊于礼教世俗之间的做法,则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