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的传统开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与由来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西和乞巧:古代女儿节的…
老照片:关于春节的记忆…
祭拜祖先悼念逝者 我国…
清明节的传说
最新热门    
 
重阳节的起源与风俗

时间:2009-9-8 17:50:10  来源:不详
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这些风俗也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最有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了。

盂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说起来还是陶渊明的外租父。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问,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大诗人陶渊明的重阳故事更有名。陶渊明最爱菊花,简直是个“菊迷”。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今江西)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又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多煞风景!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不但用来酿酒,也用来食用。屈原的《离骚》所谓“餐秋菊之落英”,即是一例。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罢。

由于这些重阳掌故的广泛流传,六朝以后文人都很重视重阳节,诗文中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可称节令诗中的大宗。唐朝诗人工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阳诗也很多,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特别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诗人,凡写重阳诗,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这是一种小乔木,树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树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西晋初期的周处在他所写的《风土记》中,曾说到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宴会;把它称作“茱萸会”。周处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所记的风俗是江南风俗。

比周处稍后的晋朝人陆翻的《邺中记》,也写到当地重阳有登高和佩茱萸的习惯。邺中是现在的河北省临彰一带,可见北方也有同样的风俗。按道理推论,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至于登高,在秋高气爽、遍地黄花的重阳时节,上山登临游览,欣赏深秋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怕的感受。重阳节登高之风,在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云: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