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七七”之夜,你能找到…
让你喜迎“BABAY”的家…
让你喜迎“BABAY”的家…
让你喜迎“BABAY”的家…
让你喜迎“BABAY”的家…
让你喜迎“BABAY”的家…
迎七一建党日演讲稿:用…
教师迎七一演讲稿:党旗…
党员庆七一演讲稿
部队老党员代表七一发言
最新热门    
 
迎“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

时间:2009-8-9 2:54:54  来源:不详

同志们:
七一前夕 ,我们非常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建党88周年,缅怀党的历史,展望光辉前程,并表彰一批党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发党员斗志,鼓舞队伍士气。这对激发全乡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创新、富裕、和谐”竹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刚才,大会表彰了一批在基层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乡党委,向全乡各党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工作在各基层战线上的党务工作者表示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缅怀历史,展望未来,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1921年7月1日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已走过88年的光辉历程,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我们党成立以来的88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88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畏艰难困苦、历经千锤百炼的88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88年。在88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功绩。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回顾88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乡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作为革命老区,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出现了党的活动。在这片血火浇铸的土地上,我乡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党委及时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我乡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比学赶超,跨越发展,一年一大步,步步上台阶,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全乡上下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初具规模
1、我乡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去年我乡遭遇特大干旱,全乡上下紧密团结,奋力拼搏,想尽一切办法掀起抗旱保苗高潮,在实现早稻播种面积17950亩,中稻面积777亩,优质稻面积达98%,油料作物2700多亩,优质油菜1200亩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作物的改种措施,补救大旱带来的损失,使二晚耕种面积仍达到14208亩,同时积极推广农技良种良法,在各村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明显,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703吨,取得减产不减收的胜利。与此同时,为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我乡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形成了以下社村为中心的专业养猪基地,以观溪村为中心的养牛小区;其次,大力发展水产、家禽养殖,新增家禽养殖大户2户,水产养殖大户 2 户。
2、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分山到户率达到了90%以上,分户发证率90%以上,户均持证率100%。
3、水利清淤清障工作全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