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胡主席在APEC峰会科学发…
最新热门    
 
回味胡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8-31 11:11:30  来源:不详
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环境污染、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以及各种跨国犯罪等给人类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要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我们要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世界普遍繁荣,尤其要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缩小南北差距,以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坚决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我们要支持对联合国进行合理、必要的改革,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进一步体现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坚信,只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60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奋斗。我们要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的发展进步,民族的繁荣富强,应该也只有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通过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实现本国利益的行为,一切把本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尝战祸之苦,深知和平之宝贵。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努力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过去不称霸,今后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继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