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中国泸沽湖——“最后的…
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的世…
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的世…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
王国维对中国美学的贡献
感悟诗学现代转型之可能…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
基于知识库的协同式虚拟…
最新热门    
 
基于王国维的“慰藉”说初探

时间:2009-8-8 16:37:58  来源:不详
关它的讨论从来就没有间歇过,即便在文革这样动荡时期,不少知识分子仍然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越是政治斗争复杂的时期,《红楼梦》越能成为作为自己心灵休歇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在《我与〈红楼梦〉》一文,叙述了自己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1966年“文革”开始,我首先受冲击,也遭到了“抄家”。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虽然很气愤,毕竟不是我一人的遭遇。令我气愤而又吃惊的是把我的《红楼梦》抄走,而且当黄色书展览。这对我的刺激很大。因为明明在文学史课上都讲了《红楼梦》,怎么一下就把它作为黄色小说示众了吗?我生怕这一阵风刮向全国,会把这部巨著毁了,所以不管我当时正在受批斗,每天夜深人静以后,我就用毛笔据影印庚辰本《石头记》,依原著行款朱墨两色抄写,因为每天只能深夜抄写,所以整整抄了一年。这一年的抄写,是我真正深入《红楼梦》的过程,联系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特别是许多朋友和熟人挨整后愤而自杀,我每每抄书到动情之处,不禁掩卷痛哭;到抄完这部书,我自觉从思想上与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接其中味!”相通了许多 我最后抄完了重读此诗时,忽觉这四句话实在就是一部《红楼梦》的最好的概括,此诗既是开头,更是全书的总结![21]
  
  四、“慰藉说”对王国维文学作品创作影响
  
  根据《王国维诗词全集》所收录的,王国维诗有190首,词有115首。王国维诗词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正是他面临“哲学”与“文学”的矛盾,“理性”与“感情”冲突的时期。这个时期他性情高涨,写下了大量的诗词,诗词充满了哲学的思辩,反映了一种忧生梦幻的主题。以下让我们试举《〈偶成二首〉其二》一例进行说明。
  蠕蠕茧中蛹,自缚还自钻。解铃虎颔下,只待系者还。
  大患固在我,他求宁非谩。
  所以古达人,独求心所安。翩然鸿鹄举,山水恣汗漫。
  奇花散磵谷,喈喈鸣鵷鸾。悠然七尺外,独得我所观。
  至人更卓绝,古井浩无澜。中夜搏嗜欲,甲裳朱且殷。
  凯歌唱明发,筋力亦云单。蝉蜕人间世,兀然入泥洹。
  此语闻自昔,践之良独难。厥途果奚从,吾欲问瞿昙。
  这首诗创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此诗可看作是叔本华非理性主义伦理观的诠释。人能役使万物,而无法摆脱自己,个体在欲望和痛苦中挣扎。只有弃世绝欲,达到佛教所说的涅盘境界,才是最高理想。前三句借蚕吐丝作茧自缚来比拟人生,说明人生也是一样,人生的种种痛苦都是自寻烦恼。后八句表达出理想,认为要想达到一种无欲无求、无忧无虑的境。必须要象庄子《逍遥游》中的“至人”学习,要让“心”战胜“欲”,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诗歌最后两句说明解脱“欲望”之难,尤其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道理似乎明白,但是要实践起来却很难。当然这种困惑影响到了他的一生。不过不管怎么样,就是在那样一段艰难的岁月,当哲学已无法消解先生内心的苦楚时,文学却张开着怀抱,“慰藉”着先生度过那一年又一年。
  
  小结
  
  总的来说,“慰藉”说对于身处市场经济的人们精神生活来说,仍具有其极强的现实意义。
  面对市场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在许多人身上,金钱似乎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样一股追逐利益浪潮之下,人们的情感操守遭受日益侵蚀。许多人变得悲观起来,认为这是一个文学迷失的时代。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人就越需要精神的慰藉。文学作为情感的力量,作为精神家园,它可以从不同层次作用于人的心灵,就像雨露渗入人的干枯心田,慰藉着人的精神生活。在正视现实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悲观,它仍然坚持着自身的功能导向。也许就在此时,还有不少人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自己文学之梦,还有不少人仍然乐此不疲地默默耕耘着那三亩文艺自耕地,还有不少人在饱读文学作品,寻找又或是坚守着美好的精神家园。借用汉代大儒董仲舒的一句话来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我们也可以说,文学之大也是出于天,天不变,文学亦不变。因为这不仅是文学的功能所在,也是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文学存在的理由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3][4][5][6][7][16]王国维.《静安文集》 [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8]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9]泰戈尔.《泰戈尔诗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2.
  [10][11][15]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12][13][14][17][18][19][20][21]郭皓政.《红学档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