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毛泽东如何用易经八卦打…
向隋文帝学习如何降伏“…
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
该如何建立起系统工程
请问老师:想买的那台摩…
请问老师:我从现在到年…
求测:我与这四位朋友以…
想求问下半年的命运如何…
求测:以后事业如何?
求测:明日的面试如何?
最新热门    
 
谈如何做好公选“申论”题

时间:2009-8-8 16:38:14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辅导教师 申论 学习积累 议论文 公选 如何做好 考题 阅读材料 中央国家机关

    【论文摘要】按照“凡进必考”的精神,现在的公选、竞聘、竞岗及公务员录用等,大都先经考试,考“申论”则是重点科日之一。公选等考试设“申论”题从2000年实行以来,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前三年的“申论”试题模式是固定的,即阅读给定资料后,要做三道题:一概括,一对策,三论证。所以BU三年国内书店涌现出大批辅导“申论”考试的教材、教程、读木等中的“申论”模拟题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几十种无一例外。报考者也便按照这个模式去练习、去准备。然而近两年来,中央机关及各省市采用“申论”考题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如果考生按照以前的模式备考,考试时就会感到措手不及,难以适应。那么针对这种多变的趋向,考生如何应对呢?笔者对近几年讲课辅导及阅卷的体会r以整理,归纳了“申论”题变化的几个新趋向,以供考者参考。

    一、题I.要求的形式趋于多变。从2000年到2002年,由于刚试用“申论”考题,模式、题型比较固定,所以所用考题及所有辅导教材中的模拟题中要求做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模式:(一)用150个字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用350个字对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及对策;(三)用1000个字对所提方案进行论证。因为模式太固定,有时会出现无法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的情况,所以近两年“申论”题干的要求形式有了较多的变化。第一,作答题数变。由原来的3题变为2题或4题。虽然题干近似,但要求有变。如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时变为2题:一是对策方案,一是设计讲稿。2004年也是2题:一是概述,一是写报告。再如山东省2004年的“申论”考题变为4题:一是概括原因,一是写一篇短论,三是治理的对策及措施,四是写一篇命题议论文。第一,概括题型变。以前第1题固定的是“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而2003年山东省考题的第1题却变为给四部分材料各加一个恰当的小标题,不超过60个字。概括的字数少了,但要求更精确了。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录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第1题自接改成了概述(1000字),不仅字录大了,且与概括的方法也大不相同,作答时必须分清。第三,论证题日变。以前“申论”第3题几乎都是自拟题日进行论证(或论述、议论),而2004年的题却出现了命题,如山东省的考题要求以“治标须治本”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中央国家机关的考题要求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都是自接命题。根抓命题写作,这与自拟题日角度上自有不同。自拟题日是看考生命题的艺术与题文相符的写作功底,有其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命题写作就要看考生审题、拟纲及绕题写作的水平,看你在有条件局限下的写作功底。两种方法各有侧重,考生都须热悉,井能把握要领,做到随机应变,抓题干要求写作。

    一、实用性、实践性趋强。“申论”科目的考试是借鉴汉代的“策论”而产生的,写出对策就是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此“申论”考题仪要求写成一般议论文,实际上是虑了此、空了此。而近两年的考题的要求却强化了具体的应用性、实践性,其题型特点非常突出。比如中央国家机关2003年的考题,要求考生“为处理事故的负责人到一个不女全的事故现场设计一篇讲话稿”;2004年的考题要求“以你市交通主答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这两年的论文都改成了实践操作性的模式,这比原来清一色的“进行论述、论证、议论”都更自接、更有针对性,这种变化使其应用性趋强,很能测试考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种题干要求的变化,促使考生不仪要学会论证的方法,提高论证的水平,还需加强社会实践话动,注意总结实践中及调研中的经验教训,以适应应用性、实践性越来越强的“申论”试题的要求。

    三、阅读及写作量趋大。前几年“申论”试卷中需要阅读的给定材料,一般在1000字到2500字之间,当然也与招考岗位的级别有关,比如招考公务员或竞聘科长,给定的阅读材料量就小;招聘县处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时,阅读材料的量相应地就大。但近两年来,给定材料的量都已趋大,虽然答卷时间也延长了一此,但还是给阅读增加了紧张感、慌乱感。比如中央国家机关2003年的试题给定的材料达到5300字,2004年试题的阅读材料是“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材料也达到4300多字,阅读起来既费时,又难归纳分类,给后而两题的作答增加了时间限制。又如山东省2004年“申论”考题给定材料达4700字,习惯了一两千字阅读材料的考生立时感到手足无措。此外,“申论”考题写作量增大的趋势也很明显,以前考题的作答基木上固定为概括150字、对策350字、论证1000字左右,也就是说所写一般在1500字左右,所以所有出版的模拟题都按这个量设计。但近两年的“申论”考题要求写作的字量大增,致使不少考生出现时间不够用、议论文写不完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比如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试题要求写出的概述不少于1000字、写一份报告1500字,总字数达2500字,比以往多出1000字。山东省2004年试题要求做4个题:分析原因150字,写一篇评论文章500字,提出治理措施(对策)400字,撰写一篇议论文1500字,总字录达2550字。对于阅读量 ,写作量增大的趋向,出题者自有其道理,那正是要测试考生的机敏程度、下作效率、阅读功底、热练写作等索质。为了适应这两种趋向,考生在阅读时必须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对善于抓每份材料中的关键词及重点句,而对其他一般化的数字细等则可以略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概要及精华。而在答题写作时,可给每道题科学合理地分配好作答时间,尽量时做题,以保证有计划地完成,从而化解阅读量和写作量增大带来的困难。

    四、材料的阅读处理趋话。在考前,考生多盼自己或辅导教师能对“申论”材料进行压题、猜题,其实这是无益的,也没必要,关键在于复习要得法。因为“申论”所选用的材料范围l很广,材料组成越来越话。比如山东省2004年试题材料分成三组,涉及三个方而的问题:第一组13竹材料是揭“潜水油”黑幕的;第一组A竹材料是列举假酒毒酒事件的;第三组的材料是有关马路公共设施被毁盗事件的。所以辅导教师及研究者都认为“申论”材料很难压题,不过针对阅读材料的变化可以灵话处理。第一,把握材料来源的规律。因为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所以“申论”考题的材料大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如果有人认为可以压题的话,这就是压题的大方向。比如山东省2002年所用材料是环境污染问题,2003年所用材料是非典问题。中央国家机关2003年所用材料是全国各类女全事故问题。第一,材料内容多归三类。每年“申论”材料看起来大多是散乱堆积,杂乱无章,但阅读分析也有规律,大多可归为三类:反而事例、正面典型、上级指示(文件或讲话),不答多少节材料,大多可归此三类,然后去综合概括,提出对策。第三,材料分块,省时阅读。近年有此“申论”考题的材料出现分成几组、几块的趋向,如山东省2003年的考题材料分成四组,2004年的考题材料分成三大块。中央国家机关2003年考题女全事故材料则分成两大块,一块总统计,一块列举事故典型。对这种方式的材料,尽答阅读量大,但可以用略读的方法去分析,因为它已经归类了,对有此单例不必费时细读,而重点可放在对每类(组、块)材料的综合概括及深层次意义的挖掘上

    五、作答内容的条项要求趋全。对于“申论”的阅卷,都有一定的标准或者说是参考答案。这此参考答案多用条项列出,而阅卷时则看项给分,这就要求所答条款尽量完全,尤其是“概括所反映问题”及“对策”两题。有时组成文字的完整性反不如列举条款的完全性,所以考生应汁意作答条项尽录周全。比如山东省2004年考题的第2题分析原因写评论、第3题制定具体的治盗措施,其阅卷定分时都体现了求全的特点。综合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有此对策(方案才实施)也有其通用规律,比如宣传教育、健全法制、端正政绩观、狠刹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从大的方而说对大多数考题都是重要的条项。

    六、整体设计的要求趋高。所谓整体设计,是包括整个试卷,尤其是最后的论证题的题日(指自拟题)、开头、层次、结尾、字量指定字数)、字迹、卷而各要索。一般来说,对于那此论证题日有新意、有艺术性的,开头能抓住要害井简洁明了的,层次段落恰当、清晰的,结尾语言激越有力且与前文相互照应的,字量按要求恰到好处的,字迹下整娟秀的,卷而整洁清楚的,全而综合后的定分都明显偏高,情况相反的试卷分数则明显偏低,所以考生不能忽视这种总括印象化的评分效应。

    七、对学习积祟的要求趋厚。对于“申论”的备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与积祟。这是辅导教师的哉言,也是参考者的体会。备考“申论”不是一人两人短时间所能解决好的,属于慢功,需要平时的学习积祟,争取博闻记、厚积薄发。知道得多,了解得多,便会由热生巧,在考试时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有此读过的东酉可能正是议论文的题日或内容。学习积祟的方法途径很多,比如看、听、读、问、访、录、摘等,可以采用卡片、目录、索引、笔记、剪贴、随笔等方式。无论是书而的、荧屏的还是社会实践的,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在学习积祟的基础上,汁意研究分析社会现象、动态发展、治理思路等问题、没有平时知识的积累考“申论”就很难发挥得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