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法官第一贪”所办…
最新热门    
 
对法官语言的批判性分析

时间:2009-8-8 16:39:30  来源:不详
[摘 要]本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方法,进行批判话语分析,证明在法庭上法官通过最多的言语过程、最少的心理过程、称呼语和问询方式显示出法官的权力主体地位。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法官话语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不仅包括以数亿元为标的公司间纠纷,还包括以几百元为标的的邻里纠纷。为了确保法官审判公正需要对法官的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本文拟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对法官话语进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力求促进法官的公平审判。
  
  二、理论依据
  
  批评语篇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批评语言学发展起来的。批评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1]任何人的话语都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实际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在说话和听话,而是在听真实或虚假善良和丑恶,重要和不重要⋯⋯话语永远都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2]。”
  法官的话语既作用于案件当事人对事情的社会认知,更塑造着他们的认知结构。具体到法官话语的句式、遣词等要素无不渗透着法官的倾向与意愿,显示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从法官话语与社会语境的外在关联来看,法官话语与语境之间有着系统的联系,其话语的结构形式和语义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法官的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语篇分析吸收了M.A.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系统功能语法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所实行的社会功能决定的,而批评语篇分析正是主张语言形式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从实质上讲批评语篇分析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社会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是批判性的,目的是将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暴露出来[3]。批评话语试图通过语言分析,解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批评语篇分析揭示那些不易被人们觉察到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
  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是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Halliday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任何语篇都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目的从这一体系中所做出的选择[5]。据此,批评语言学家强调语言使用者的选择是有一定原则指导的。句子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的或约定俗成的,句式本身就承载和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义。语言形式取决于其社会功能,结构的不同既反映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反过来帮助维持和强化这种差异。
  
  三、分析方法和结论
  
  批评语篇分析通过研究语篇的语言形式,如及物性即被动语态和名词化、词汇结构和情态形式、人际系统等,从而揭示隐含在语篇背后的思想意识和观点立场。下面我们将从及物性和人际功能系统等方面对法官话语进行分析。
  (一)及物性
  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 , 表明各种过程的参加者和情景成分。这组过程分为6 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是从语义上区别[4]。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体现。
  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的参与者较复杂,小句的主题一般是载体, 对主体的描述或评价被称为属性。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还包括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包含3个参与者:说话人、接受者和话语内容。
  存在过程表明了某物存在于某地,或在某地发生了某事。

  本人采用真实的庭审话语做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庭审过程中,心理过程较少,法官较少作为参与者,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感觉者”。感觉者是有生命的,会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法官较少表现心理过程,与被告和原告保持一定心理距离。法官的话语中鲜有其本人对案件和案件当事人的认知。这显示出与日常会话不同,法官在会话中没有寻求对方同情或获取共情的动机,凸显法官的职责是一部国家机器,对现象(包括事实和物体)不是感知而是评判。
  法官的言语过程最多,Van Dijk (1997:7 ) 指出,具有权势的机构成员可以自由使用特殊言语行为如命令和指令。法官有权指定发言人,有权提示另一话题,有权打断发言人,有权评判对方语言是否规范。在庭审的过程中,原被告何时发言,如何发言受到法官的制约,甚至话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约束。在法庭这一特定的语境下,原被告和律师的话语权都受到法官的约束,法官的权力来自于国家结构。
  (二)人际功能系统
  人际功能是语言的社会功能。人们通过它建立并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功能语法的框架中,这个功能注重的是话语中发话人和受话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发话人对他所说所写的态度。人际功能直接与态度、观点等相连。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称呼语、人称代词。 我们可通过分析法官对人的称呼来体现其立场和态度的。
  Walker 认为律师和法官要求被问人回答提问是权力的展示,因为他们的提问往往传递着一种命令的信息( Kedar 1987:59)法官在询问原告个人信息和原告对回避申请的意见时,没有称呼语。而称呼语能起到提起对方注意的作用,法官在没有称呼语的情况下问话,说明在法庭这一语场中法官是中心。此外,法官不提及其姓,也未提其名,也无称号。
  此外,法庭上对个人介绍信息的问询是一一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话轮经常转换,以便不冷落其他人或不使被问者难堪。而在法庭中,法官对原被告询问个人信息的方式体现法官对当事人的权力支配。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法官在庭审中体现法官的权力支配,被告的回答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还需对庭审话语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以使减少法官话语对原被告应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1-27
  [2]Halliday, M.A.K. 1971,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A]InSeymour
  [3]李 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8-346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71-1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