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当街汇报工作咋就“影响…
物业税对城市土地管理影…
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有…
“桃花”如何影响你的爱…
影响一生命运的小动作
影响运势的睡觉习惯
装修风水之摆设影响夫妻…
卧室装修谨记饰品影响风…
卫生间方位的错误将严重…
最新热门    
 
文学影响的倾向性和互补性

时间:2009-8-8 16:40:46  来源:不详

我已论及,现代中国诗人,背弃了传统标准,转向外国诗,寻求可替换的范例和新思想是再自然不过了。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占优势的西方影响不断涌入,许多中国诗人都承认了这一点,例如瓦莱里(Valery)对梁宗岱的影响,魏尔伦(Verlaine)和于尔·拉福格(Jules Loforgue)对王独清的影响,里尔克(Rilke)对冯至,纪尧姆·阿普里奈尔(Guillaune Apollinaire)对艾青以及早期奥顿(Auden)对穆旦的影响。然而,有一点几乎总是无人道及的,就是中国传统和西方影响的并行不悖。文学影响问题会提出一种文本交错的挑战,因为影响总倾向于不自觉进行,所取方式是不规则的,容不得简单说明。确指特殊影响的性质与广度,若不是不可能,就是很难。尤其是当这个问题牵涉到交叉文化的文学影响时,更叫人头痛,因为在这里,由于两种传统的存在,导致了启发与接受之间,因袭与创造之间的不一致,更为错综复杂。我研究卞之琳1930年至1937年所写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希望能阐明这样一个复杂的方式,即中国传统诗和现代派诗的同化,可能并不是靠诗人有意识的努力。卞和批评家都承认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对他的作品的影响,但是他对西方影响的易感性却是出于他传统的中国背景,特别是道佛家的思想。因为现代派诗恰好补充和增强了他的中国根基并且为他的诗作表达法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另一方面,卞的作品中道佛家的根底也以一种独特的东西方文学影响的方式限制了他向现代派诗的转化。
    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常把卞看做是将西方现代主义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倡导者。汉乐逸(Lloyd Haft)第一次指出了卞的早期诗作明白无误和道佛哲学的接近。汉乐逸在他开拓性的研究中,将卞的水和陆地的意象加以比较:“水……不仅只是代表了个人的儿童时代所熟悉的事物,而且也代表了混沌不清的原始状态。以此形成对比的‘陆地’状态则暗示个人自我的风雨沧桑的际遇。〔1〕尽管他确实指出“表面稳定、牢靠的种种形式与观念的相对性与虚幻性”,他着重了精神的流放或异化的主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厌倦怀旧心情。汉乐逸明白显示了卞诗中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这种对比很有可能和道佛家思想有关系;然而他对卞的作品的阅读还不够全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水的象征意义所包含的内容肯定多于汉乐逸所认为的道佛家浑成一体不具化身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我看来,他的这种解释,再加上他对怀旧情绪的强调,似乎是弗洛伊德式的,不是中国式的,特别是忽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即水在道家思想中独有的象征意义。确切的说,道家思想的不分化象征本来主要是“不分化的团块”(混沌)和“大块”而不是水。第二,卞诗中重复出现的水的意象以及他们与道佛家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卞的创作风格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在传统和现代派诗学之间的交接起重要作用的地方。即使赞同汉乐逸说异化的主题在现代派诗中占有优势,这种情况也需要作更全面的彻底研究。
    卞诗中富于水的想象,它唤起了生命的河流,永恒的时间的河流,其中人的生命微不足道。卞典型地将人类经历同具有某种形态的水联系起来并且在诗的结尾又回到水。例如,《水成岩》(1934)开始时写说话的人想在岩石上刻几行字,这使他追忆往事,并以沉积在水里“层叠的悲哀”这一象喻来结束全诗。〔2〕在《无题三》(1937)中,卞把海水看成是能够洗尽人间的“烟火”。在《对照》(1934)中提出不可言传的经验之后,诗人归纳到,“懒躺在泉水里你睡了一觉。”在《芦叶船》(1933)中,诗人告别了童年,它随生命之河中的芦叶船漂走了。在《无题四》中,爱的体验完全在水的象喻中被表达出来: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昨夜付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诗中以水的意象为轴心;幽默和伤感的笔触同时存在。这里的幽默出于世俗的运载意象与严肃的、学究气的“交通史”话题的并列结构。另一方面,伤感潜伏在“镜花”和“水月”的比喻之下,这两个佛家的隐喻描绘出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事情诸如爱情和成功的虚幻渺茫和变化无常。最后一行以一种清新的隐喻转向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总结诗人和小姐之间的交易。爱情不是别的,不过是一本给与取的账本,尽管给与取最后都要消失。
    这样我们进而接触到卞的作品中水这个喻象的第二层涵义,即:人生的易逝与虚幻。像《无题四》一样,《寄流水》(1933),也评论了爱情的短暂,集中在一位年轻姑娘被抛弃的一张照片,那原是赠送给她的情人的。诗是这样结尾的,
    多少未发现的命运呢?/有人会忧愁。有人会说:/还是这样好——寄流水。
    生命中永恒的时间变化强调了世事不可避免的暂时性。这一概念也在卞的诗作中通过反复出现的梦的意象表示出来。例如,《古镇的梦》(1933)是这样开始的: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这里的梦具有双重意思。夜里人们当真做梦(随着守夜人的梆子声);白天人们则梦想着他们的未来。算命所推测的将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企盼,使人们保持梦想。(算命人知道“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预测了婚姻的前景。)然而算命人的盲目性突出了隐含的讽刺意味。在诗的结尾处,人生如梦,同时间流逝联系在一起:
    是深夜,/又是清冷的下午,/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时间的并列(白天与黑夜)和空间的重叠(更夫加算命人)增强了非现实的气氛和人生如梦这一主题,在诗的结尾,梦本身也就被包容一切的流水的意象吸收了。
    梦在《一个和尚》(1930)中也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在这里,和尚念经敲木鱼,过着一种朦朦胧胧,梦幻般的日子,庙宇同样被描绘成梦幻般空洞的东西,四周香烟缭绕,暗示了到那里去的人是祈求梦想得以实现的。在《古镇的梦》和《一个和尚》两诗中,诗人都暗示不仅普通人生活在未知的梦幻中,就连那些号称局外人也生活在梦境中。邦人做梦的算命者就“像在梦里走”。信教的和尚,应有所彻悟,也一样做着梦。(事实上,展现他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可看作当时中国对宗教的一个微妙的批判)。在《纪录》(1930)中,诗人从白日梦中醒来,却无非带来了更多的梦。
    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一致性,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在佛家看来,真我或永恒的自我这一概念是一种幻觉,为此执著,则是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道家同样不强调自我的永恒和伏越性,这在庄子梦为蝴蝶的插曲中就有充满诗意的表达。〔3〕佛家鼓吹超脱一切世事,因为它们最终都是虚幻和无意义的;道家思想,鉴于人类诸象的局限性,则回避作价值判断。二者结合起来,对卞诗风格有极大的影响。〔4〕
    卞诗明白显示出作者同主题之间的超然态度和美学距离,这反映了佛家思想对一切事物终归虚幻的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超然是靠并置多种观点而不是靠一个主宰一切的个人的观点。例如, 《几个人》(1932)展示了几个街上的人的画面,不断插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这一句。诗中年轻人和其他人物之间的视觉及逻辑关系是故意含糊不清的。读者也许要问,那个年轻人在哪里?他怎么能在那样一条被作者形容有各种活动的荒街上?沉思的人有可能就是诗人自己,他故意把自己从画面上略去。
    各种不同观点的并置在常被称道《断章》(1935)中也可见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采纳变化不同的观点,卞揭示了所有人生诸象的武断一时和野花一现。在心灵上卞明显地和庄子具有共鸣,这位道家一再阐明所有人间诸象的必然相对的本质。这里就引证一段:“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5〕情况到了这样的程度:月亮不过是一个装饰了风景的美丽意象,人不过是一个装饰了别人美梦的意象。“装饰”一词出现在另一首题为《妆台》(1937)的诗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断章》中“你”的本向像月亮一样的飘忽不定和随意,都是合肥市靠观察的角度而定。
    在《旧无夜遐思》(1935)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感觉并列:“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同样,在《投》(1931)中,一个戏投石块的孩子自己可能就是别人手中的石块。
    说不定有入/小孩儿,曾把你/(也不爱也不憎)/好玩的捡起,/像一块小石头,向尘世一投。
    正如汉乐逸所说,这几行诗不仅表达了庄子相对论的观点,而且回应到了另外那一位主要道家的说法,老子批驳当代哲学(例如儒家思想)的人类中心论,就针锋相对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道家认为人类不是宇宙的中心,在这个世界上出生的孩子就像投掷一块石头那样的偶然和随意。
    卞诗表现佛道思想的基础结构都具有意象性和风格性。然而,意象和风格是不可分割的。水和梦的意象常意味着所有事物的稍纵即逝和时间的不断流逝。水也可以表明广收各种不同而常常是相反观点的一种心态的流动性和伸缩性;这是“道”家的主要象征,是老子宇宙观富于创造性但并不过分自负的原则。〔7〕除了水和梦,镜也是卞诗中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是庄子复运用的表示理想心境的意象,在某种意义上不受概念和感情框框限制的镜子反映了每一种置于它面前的事物但又什么都不包含。〔8〕从风格上讲,卞诗的主题特征中显出的道佛倾向,至少是因为复合利用了各种观点和运用了超然态度,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
    这样,卞诗中就分明有他的文学风格和他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国和西方的评论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