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装修中应注意的六个平面…
家居装修风水要注意的问…
家居装修风水要注意的问…
家居装修风水要注意的问…
家居装修风水要注意的问…
最新热门    
 
诗意的栖居--—《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主题探析

时间:2009-8-8 16:41:09  来源:不详
果没有对自己的故乡、对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感情,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诗人。未留下姓名的网友这样留言到:“看来邹师对老家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简直就是自然的儿子,就是他的故乡的儿子。我们也看过一些照片,那里的自然山水的确有一种气象,山环水绕、龙蛇奔走,阔大的空间中自然是更适合于人的成长。”甚至是,让邹师如此眷恋的故土,让我们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到那里参观与采风的心情:“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到邹师的老家看一看、走一走呢?”


二、历史——厚重与沧桑
游览名胜古迹,不仅仅是要看到那里的自然山水风景,更重要的是要在游览自然风景的时候,要能够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底蕴。对于喜欢读史、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岳奇先生来说,更是喜欢在游览自然山川之后,思考自然风景与文化传统背后那深层的历史与文化意蕴。韶山——毛泽东的老家,一般的人并不陌生;岳奇先生在最近几年曾经两度来到这里,这里浓厚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吸引了他。他每一次来到韶山,都是兴致盎然而写下诗篇,这便是《韶山的地象》和《韶山的天光》。前后两次游览韶山,有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悟。湖南怀化学院人文教育系讲师田艳对岳奇先生这两组诗的评价,是最好的注解:


今收到恩师的两组十四行诗《韶山的地象》与《韶山的天光》,我怀着欣喜之情与虔诚之心于寂静夜色中浅吟低诵着,读罢但觉口角噙香、耳目生色,韶山之景顿时如现眼前。这是清代举人戴炯的韶山,这是伟人毛泽东的韶山,这是悠远丰厚的民间的韶山,这更是恩师您眼中心上的韶山!韶山在您的笔下充满了诗意,流动着灵气,激荡着豪情!您这两组十四行诗虽以“初游”、“重游”命名,但并不是一般的山水游历诗,而是在情景的交融之外,将韶山的历史、地理、人文诗意的融合于一体,再现了韶山的人情风貌与文化内涵,在山水游历之外别有洞天,诗歌的境界亦随之阔大。

吟诵这两组诗,就像在聆听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里有戴炯“毕生奇才”的神秘预言,有五龙朝圣的神奇景观;有伟人的万丈豪情,也有美人的丝丝柔情;有召引百鸟的韶乐的回响,也有来恩师梦境中的飘渺之声。这神奇韶山的美丽传说,被恩师编织成曲曲牧歌,在晚风中婉转悠扬。“初游”和“重游”就仿佛乐章的两重奏,一则阔大,一则深邃。

曾记得与您笑谈“英雄事”,我说您有“英雄情结”,您却笑不语。今观此二组诗,始知您是以诗词为心,抱英雄之胸怀,行大师之风范。此二组诗乃是您“英雄情结”的诗人之作,匠心、文心、赤子心,可见一斑。您说:“在花明楼,我看见两弯明月,在荷叶上诗意地栖居”,我被这美丽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从此,韶山在我心里,是另一道风景,为着您这些缱绻万千的句子!


在这两组关于韶山的诗中,在自然风光的背后,举人戴烔和伟人毛泽东一同构成了韶山的神话。毛泽东丰富了韶山的历史,诗人则记下了自己眼中的韶山以及韶山的历史。2007年5月,诗人去到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并对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有自己的思考。诗人在《宁波的山川》这样一组诗中,描写苍茫的沙漠、逝去的历史、一望无垠的大海,开阔的意象和气度让我们领略到宁波的自然美景以及自然美景之后的历史与文化。

承德这样一个封建王朝修建的山庄,经历了多少帝王文化的洗礼,又遭受了多少朝代的腥风血雨。诗人游历至此,更是感慨万千。在《承德的佛光》这组诗里,诗人透过眼前之景来阅读历史,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上升到了一种诗性的高度,人生、历史、哲学、生命、宗教战争世界的本原等,都在诗中得到了生动又深刻的表达。同时,诗中也不乏正义的伸张、人神的交流、古今的对话。这样的诗行,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那时、那景、那情,总在我们的思绪中飞扬。“方圆百十里,这哪里只是一个小小的避暑山庄 / 风云数千年,这里的风雨正是一场历史的演讲”:我们仿佛置身其中,仿佛在听一场历史的演讲。诗歌中的物象与想象、景与思、韵与势,都相互融合而成一个整体。每首诗的结尾,都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之一”:“看那鸽群正在飞翔,像夕阳发出悠长的呼唤/我看见,我看见一片黑影,正来自光波之间”。这些诗句既与整首诗融为一体,单独取出也是佳句[④]。而对于十四行诗这种诗体来说,结尾的点睛之笔显得格外重要,体现了诗人对十四行诗独具艺术的匠心。华中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李红在留言中曾经这样写到:“组诗气度跨越古今,在时空穿梭之中,尽显张力。加上优美的意象,使之别具风味。全诗用一个意象——她,贯穿始终,不由让人感叹组诗的浑然天成,实为佳作!”诗人李魁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组诗或是意象的纷呈,或是哲理的感悟,或充满宗教的神秘,或有历史的纵深,而这些又融入深浓的诗意与诗趣,放中有收,收而又放,既讲究形式美,更有丰富的内含,邹老师的汉诗十四行,在当代汉语新诗中可谓异军突起,读之令人兴奋!” 青年学者陈梅充满感情地评论道:“多少次徜徉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不愿停步,多少次被莎翁的字字珠玑迷倒。想当初冯至老先生的诗作在国内掀起十四行诗热潮,而今您的大作再现其辉煌。阅读之后好生一番感慨!!很喜欢您诗歌的语言和它们的恢宏气度。您彰显了现代侠士豪情柔肠、林荫古道斑驳迷离和飒爽东风蓬勃有力。昨天今天明天天天经指点,世事国事家事事事经启示。”青年诗人郝俊细细品味之后,曾经这样说过:“隐约感觉诗中有两条并行的线索,探索美和探索历史。诗歌的语言淳朴清新,开阔大气。诗质自然,文势斐然,学者之风,君子之诗!”

诗人的心中、眼中装满了历史——或沉重或沧桑,所以才看到了在风景之外的文化,没有就风景而风景[⑤];而读者则从他的诗里看到了历史,甚至是大地混沌未开时期的原初景象,如“之五”的最后两句:“北方的山川,亿万年前辽阔而厚实的大海/我看见一只青鱼在游动,一朵莲花在开放”。

三、自然之思——流动而开阔
《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中的诗作,大多以自然为对象,因此用“自然之思”来加以概说,是没有问题的。在不同的十四行组诗中,其抒情的重点并不相同:有的侧重于乡愁,有的侧重于历史,的有侧重于自然。邹师的自然之思,体现得最集中的是《草原的秋天》、《西湖的春天》[⑥]、《三峡的烽烟》、《永州的山水》、《婺源的古樟》等。诗人巴麦子这样评论邹师的有关自然的十四行诗作:“自然,风景,情感,思想交融一体,读后有一种清泉流过心底的惬意之感。会让人忘掉尘世的喧嚣,进入到淳朴清新的自然的怀抱。”我们再具体地分析其自然诗中的意义与意味。

《草原的秋天》这组诗,意象流动、气势开阔、节奏灵动,形式和意蕴融合一体,平实中见深邃。这组诗看似淡然,却凝聚着热烈真情,读起来琅琅上口[⑦]。第一首“青冢”,写出了人们对昭君独特而又复杂的情感:带有一种钦佩的赞美和近似于凝重的叹惋。对于王昭君这个人物,人们往往不同于对西施、玉环和貂婵等这样的美女,不会产生半点轻视的、亵玩的情感的——她就像一轮明月或是一片青翠的草原,安谧中蕴藏着无限生机,散发着女性特有的美丽又肃穆、温柔又独立、纯洁又坚韧的人格光辉。[⑧]华中师大文学院研究生赵义华在中外文学讲坛的博客上,曾经这样留言道:以前曾经读过一些岳奇先生的山水十四行抒情诗,但今天重读才发现其形式的自由与气象的阔大,不让前人。他尤其喜欢这样几句:“当呼伦贝尔草原上并没有青草流动的时刻/你高耸入云的衣冠冢上  仍然青翠如醉/在你高大阴影下  层层树林里  徘徊了又徘徊/很不忍心攀上你的高处  了望中原  了望大漠”。著名文学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曼君教授读了这组诗,曾经这样感慨道:“像草原一样浑厚而有气势”,连连称赞:“好诗!好诗!”著名诗人、华侨大学文学院毛翰教授在读了这首诗后,禁不住这样惊叹道:“感觉非常好,真让人刮目相看!没想到诗评家还有如此好诗!比此前我读到的您的格律诗更好。格律诗受格律的限制,还是抑制了才情的自由抒发。可喜可贺,应该公开发表出来,让更多人读到。”一连串的感叹与惊奇,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爱好者在读到好诗后,所产生的共同的欣喜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诗人、华中师大文学院研究生张武进,他在阅读邹师的《草原的秋天》之后,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一次对生命的沉思——读《草原的秋天》有感”。以诗论诗,即以诗的方式论诗,在古代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诗论形式。张武进以诗歌写作的形式阐释了他自己对这首诗作的理解。

    在草原上,/我发现一个中年人/用江南的梦想/抒写中年的生命忧思!//

从青冢回望,发现了望的苍茫/但在没有忘却的思念中/她的青丝就如那不绝如缕的青草/千年后的夏天对你头颅的抚佛/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感念一个弱女子/在苍茫沙漠里的耸立/不是为一滴泪,而是一个女人/受之于父母的青丝,在生命中的位置。/在历史中的回响。/转经筒摇曳的是命运,一个人/被它把握的深沉,虽然你不信/那是对人生命的征控,但是/谁又能告诉你,七十二的数让人间与生命有如此多的恰合?/就是大青山,在童年的回忆/勾回故里,那一脉苍翠的梦/古人与你,历史与未来/艺术与梦想,伤去了你多少忧思的神/响沙湾无音的沙响/撞开了天地间声音的门阀/不为任何的仙人,也不用过问/生命中的一切劫数/三个男人的沉默,三个女人的惆怅/人生痴迷的寻找,莫不如无语的苍凉/而你让女神眷顾,她“慢慢”地轻行/“丝丝”地无语,“小小”地呵护/“轻轻”地摇晃,“种种”“掬掬”的笑/婴宁开花在金黄的沙地,让智者/聆听着那一份天外的余音/缠满人生与生命、历史与未来/潜行在每个人的沙漠之海/想回望那一片金黄的响沙湾/想回听那一垠无语的响沙湾/还想想那一丝无响的响沙湾/但秋风还语,开启了晨光的草原/白色的风帆在蓝色海里飘摇/神秘的希腊追过千年,万里/航行在北方蒙古的天与地/你想成就一位战士,英雄/但你的战马,让你无言的悲凉/感念任何的生存的自由/让勇士披上战袍,为自在而战/让英雄感伤成诗人,为自由而吟/或许英雄与诗人,同构于/生存前,生命里、自由中/秋风无语,好一阵悲凉,大草原上/一个孤独的失望,还是希望//在草原上,/我发现一个中年人/用江南的梦想/抒写中年的生命忧思!


岳奇先生喜欢用十四行诗阐释、记录他曾到过的地方,让我们分享他的心情、他的思考、他的想象、他的风采。岳奇先生的诗歌或刚或柔,如《草原的秋天》中的气势与开阔,《西湖的春天》里的柔和与清新。在《三峡的烽烟》这组诗里,我们读到的“南津关”的感觉就像轻风细雨的温和;读到“小雨”时的感觉就像天气的突变。读者读到这组诗作,似乎跟着岳奇先生的脚步到三峡走了一遭;即使没有去过三峡,也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景以及诗人在其中发现与寄托的思想感情。这样一组诗写实中不乏诗感,可谓是虚实相生:实写的地方让我们隐约捕捉到些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