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兼谈戏曲意象创作问题

时间:2009-8-8 16:41:18  来源:不详
动和戏剧动作所决定了的。中国戏曲可以通过戏剧行动通向再现,走向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深化;也可以通过戏剧动作通向表现,走向驾驭生活的自由空间,达到时空自由,虚拟抒情。

    戏曲意象的出现,大致经过一个艺术意象到戏曲意象的过程,而在这诸多意象里,重要的是诗歌意象的产生。诗歌,这里指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比兴体的诗歌;二是意象体的诗歌。在比兴体诗歌中,诗歌形象中的物我,处于游离状态,不是一蹴而就。如“关关雎鸠”是兴体诗,诗人先听到鸟的叫声由此触发而想起美女是君子的伴侣。学者叶嘉莹说:“兴则是先对一种物象有所感受,然后引起内心之情意,其意识之活动乃是由物及心的关系。”这是物在兴先,先听鸟叫声,转而启发想人之事。《硕鼠》是心里先有所虑,对剥削很有意见,要批评,要揭露,以田鼠作引子,从物我关系看,兴在物先。那么到意象体诗歌时,就达到物我交融、情景交融。唐诗、宋词、元曲就是代表。

    从生活的物象到艺术的意象统一交融,作为审美意识的发展,在艺术实践里是逐渐产生的。意象美学作为理论形态来说,到晚清才成熟,到王夫之时达到了高峰,由他作了总结。他在《昌斋诗话》里说,诗歌创作要“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寓意则灵”。这是说,“意”跟统帅一样,没有统帅就成了乌合之众。而客体物象“烟云泉石”、“花乌苔林”,“寓意则灵”,一定要把艺术家的主体情志溶进去,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创造里,以主体情志为统帅,这样创作出的形象才有生命力,才有灵气。前面我们举的关汉卿与他所创作的窦娥形象例证即是这样的。我们将古代人所提出的意象创作规律、原理归纳一下,即“意”起着主导作用,“象”决定着“我”但不决定艺术形象,它是基础,只有意象交融,两方面都不偏废,其艺术形象才能饱满、丰富。请注意,诗文“以意为主”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问题,船山先生的所谓“意”,笼统一点说就是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这思想内容必须是具体形式的活的思想。这一具体思想与“情”相近,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情意”一词,情中之意,意中之情,密不可分。还应看到,在作出理论总结之前,意和象的统一早就存在了,只不过有个发展过程而已。意和象要求交融,到宋金元时期,已成为美学的主要思想了,全面作用于文艺领域。这时在山水画表现的特别突出。如北宋有一山水画家曾说过,山水画要使欣赏画的人产生一种愿望,要到画中山水里去玩,去居住。达到这种程度,若不是意象交融是不可能的,不是主体情志作用于客体物象,二者交融了,也是不可能的。总之,宋金元时期意象美学已成为一种主要思潮,作用于整个文学领域了。在这一时期,戏曲一经成熟,戏曲意象就产生了。

    总之,我国戏曲意象理论的发展,受到我国文艺理论中意象学说的影响与制约。由于戏剧艺术有其自己的表现方法,因而在戏剧的表现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意象表现形态。这是我们今天发展戏曲创作的一笔重要理论遗产值得借鉴和发展。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