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赵执信之幼女 女诗人 空谷幽兰
赵慈是清朝中早期淄博籍著名的女诗人,她以清新隽永的诗词影响于当代,流传于后世。赵慈,字雪廷,生卒年月不详,约于康熙末年乾隆年间在世,出生于淄博市博山城区马行街,是赵执信的幼女,嫁于济南“簪缨之族”朱崇善为妻。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年号饴山老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得志,才华横溢。18岁中进士,入选翰林院。2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任翰林院检讨。28岁时因观看《长生殿》,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革职除名。出生在这样一个读书世家,赵慈从小受到了良好的诗文熏陶。她“少承家训,女工外即耽吟咏。”(《续修博山县志?人物志》)赵执信把她“视为掌上奇擎”,赵慈“亲承指受”。赵慈的各位兄长亲友也对她悉心栽培。赵慈自小耳濡目染,加之心性聪慧,得到了赵执信诗文创作的真传,打下了坚实的诗词创作根基,写下了一些争相传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显露出令人注目的文学才华。孙崇坫在《断肠诗集序》中说:“余髫令时,初知句读,即习闻孺人(指赵慈)之诗盖里闬相连”,“虽妇人孺子也,乐为传颂也。”(《续修博山县志?艺文志》)
赵执信因《长生殿》案罢归后,赵家从鼎盛衰落下来,陷入困顿和窘迫,到赵慈出嫁时已较穷困。朱家虽是“簪缨之族”,但赵慈与朱崇善结婚后不久,“运值仓桑,家遂中落”,生活十分凄苦,“甚至贫无以居”。在这种境遇之中,赵慈常将心中悲苦、人生感悟写入诗词,“悲忧侘傺之音,一一寄之于诗。”(《续修博山县志?人物志》)她用凄美的笔调抒写了内心的清冷、悲伤和感慨,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赵慈的诗词辑录在《灰心断肠诗词集》中。据《续修历城县志?艺文志》记载,朱崇善的外甥谢焜(字问山)曾收藏有赵慈的诗词遗稿《雪廷遗稿》,但卷数不详。赵慈之孙朱时庵也藏有赵慈诗词的手稿或刻本。范坰(字伯野)曾选刻过赵慈的40余首诗。但遗憾的是,这些版本或手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赵慈一生虽然写过不少诗词,然而传世极少,流传至今,有据有查的仅有6首诗词。《续修博山县志》所载《谒丁公祠》、《谒阎公祠》2首诗,有人考证系伪作。这6首诗词,“往往有名句似青莲(李白)”,“笔健意圆,绝不类闺阁中语,而字句之间别饶秀艳,读之凄然欲绝。”(《续修历城县志?艺文志》)真可谓“如空谷幽兰无人自赏,如长松修竹耐雪凌寒”。(《断肠诗集序》)
《杂兴》诗二首,写深秋月夜诗人的孤独感。其一曰:极目银河漾素辉,满庭秋影入霏微。四廊月转无人到,自折荷花带露归。其二曰:露满香街夜欲分,半床秋月一帘云。不知何处砧声起,断续随声枕上闻。第一首末句“自折荷花带露归”,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自许以及内心的清冷和寂寞。
《雪晓》一诗表现了冬雪之晨诗人的清冷刚毅之情。诗曰:纸窗深掩苇帘垂,幽阁沉沉梦醒迟。衣褶作棱起方觉,檐拗盈尺闲初知。纷披高势倚松顶,扑簌寒声堕竹枝。一自欧苏夸白战,谢家柳絮未为诗。诗中赵慈赞赏欧阳修、苏轼咏雪不用旧事而纯用白描,不喜欢谢道韫以柳絮代雪的表达方式,从侧面反映出她的诗歌主张,即用白描抒发真情实感,少用典故雕饰之语。
《夜深》一诗描写了初秋时分夜色深沉的意境。诗曰:夜深庭院寂无声,花底微风蟋蟀鸣。侧卧玉床清梦觉,风吹修竹上帘旌。
《踏莎行》是一篇咏春词,抒发了主人公的惜春伤时之情。词曰:碧藕生香,红榴吐艳。燕声娇泥谁家院。年来慵自顾中庭,为嗔芳景频消换。 芍药摧残,荼蘼星散。名花不着薰风绾。只缘苦雨暗相侵,韶华争不成差变。
《卜算子》是一篇悲秋之词,缘情布景,景中含情,通过清冷的秋景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词曰:玉露侵空阶,落叶堆荒径。风雨连朝不放晴,故把秋光迥。 孤雁唳长鸣,素月悬清影。桂谢荷枯次第归,谁伴黄花冷。
《柳梢青?祝六家嫂六十寿》是一篇祝寿词,全词洋溢喜庆欢快的气氛。词曰:王谢门墙,仲冬时候,雪洁梅香。帘卷屏开,松龄鹤算(寿),五福深长。 瑞烟喜气盈堂。羡才俊,齐斟寿觞。阆苑丰姿,瑶台景况,的是无双。
赵慈不仅长于吟诗作词,寄兴遣怀,还对诗歌理论颇有研究,见解独特。她著有论诗的专著《诗学源流考》。《续修历城县志》记载:执信与阮亭(王士禛)论诗不合,著《谈龙录》、《声调集》以救其失。雪廷亲承指受,著有《诗学源流考》一卷(范坰《如好色斋稿》)。可惜这部著作未能流传下来,致使后人无从得知她对诗歌理论的精辟见解。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曾将赵执信、赵慈与汉朝的蔡邕(中郎)、蔡文姬相提并论,赞赏赵执信“中郎可谓有女”,认为赵慈的文学成就不低于蔡文姬。由此可见,赵慈在清朝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是一朵光彩夺目的文学奇葩。只可惜其诗词“第以贫困,埋故纸堆中数十年,人无知者。”(《续修历城县志?艺文志》)我们只能从现今流传的6首诗词中去感受她的才情,去体味她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