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苏东坡八字
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
苏东坡“赤壁怀古”词手…
最新热门    
 
说东坡词中的“清”

时间:2009-8-8 16:42:46  来源:不详
自清的况味中,与东坡往还的人物,是参寥子这样的方外人和徐君猷这样的重节义之士。如东坡《参寥泉铭并叙》云:“予谪居黄,参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予于东坡,留期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东坡曾称参寥诗“清绝,与林逋上下”,可见参寥的个人气质亦属东坡所赏慕的“清”类。这些乐于与东坡数晨夕的素心人,不也正从一个侧面映托出东坡本人的“清”吗?

东坡常以“清”字誉人,除上面提到的参寥之外,他如苏州定慧寺长老守钦的“清逸超绝”,成都宝月大师唯简的“清亮敏达”,钱塘海月大师的“清通雅正”,好友王定国的“凛然而清”等等,都是东坡“见之自清凉”的人物,自此亦可返照出他个人的独特气质。更何况东坡亦曾在元丰七年作《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中,想象自己与子由“两翁相对清如鹄”,可见他是以“清”自许的。

至于东坡对外物的态度,作于熙宁十年徐州任上的《宝绘堂记》中,可看出如下识见: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譬之烟云之过眼,

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 念也。

人们当其于虚静之境时也似乎可以通达“齐死生”,但往往迷于当下的日常行为,不能领略人生的真义和坚持个人的操守。东坡则能于真实中体悟玄远,于细微处见出大道。东坡所了悟的不仅是书画奇物,而是作为“物”的本身。早在熙宁七年,他在得超然台之乐时已经表达了这层意思:“人之所欲无穷,而物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超然台记》) 这自然是承袭庄子“游于外物”的哲学。这样的“适然”到了黄州时期由于境遇之故而终臻于《赤壁赋》中物我两化的境界。

从早期的清刚到后期的适然,东坡的思想气质变化了,诗文的格调也随之由“清”走向“淡”。“淡”是“清”的至高境界。东坡追慕渊明的,不正是这人生“淡”的真味吗?东坡的“清”,是在“才清”之外不断地加进人生的底色,使得反映在诗文词中的这个“清”,愈加地丰赡,同时亦愈加地纯粹。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