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毛泽东如何用易经八卦打…
向隋文帝学习如何降伏“…
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
该如何建立起系统工程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请问老师:想买的那台摩…
请问老师:我从现在到年…
求测:我与这四位朋友以…
想求问下半年的命运如何…
求测:以后事业如何?
最新热门    
 
如何评价新理学?

时间:2009-8-8 16:46:43  来源:不详
辑工具。在语言方面,冯友兰将西方哲学概念和中国哲学概念相互参比对勘,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表面上还是中国哲学概念,但内涵已经有了变化。理、气便都是这样的概念。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变化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在逻辑工具方面,冯友兰有意识地引进一些西方的逻辑知识,比如关于类的逻辑。但在对于这些逻辑工具的使用中,他有一些误解误用之处。
总结上文可以断言,新理学本体论建构从整体上看是失败的[12]。这是就新理学体系文本真实的主要部分而言。就其重阐可能性而言,这一本体论仍然有一定价值和意义,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内部的一些逻辑矛盾及其造成的较大张力空间。就其对后学的影响来说,除掉它可能提供某些哲学材料之外,最主要的在于中西会通这一方向的厘定和半中半西的比重掌握上。比如,冯友兰在新理学本体论中努力以西方理性来改造中国哲学范畴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思路。
 

 
人生境界说的得失成败又如何呢?从达到的体系化的程度来说,人生境界说明显优于新理学本体论。至少有一点后者不可与之相比,它本身没有大的明显的逻辑矛盾,也就是说它在总体上可以达到自身的逻辑自恰。它将人的生命存在从高到低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重境界,每重境界的规定也大体清楚,各重境界之间的界线也基本明了。从体系的广度来看,人生境界说还是相当开阔的,人生命存在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及精神方面的各个层面(从功利到道德再到某些超越之境)都涵盖或涉及到了。从体系的深度来看,应该说比新理学本体论有一些进步,在表述中展示的思辩力度比后者明显要强一些。从体系的精度来看,也比新理学本体论明显好些,比如,《新原人》的整体结构相当整齐完备(至少在表面上看是这样),从宏观上看,人生境界的心性前提、各个类型、达到和持守的方法以及不同境界的生活态度在这部书中都有阐述。而相较之下,《新理学》未能做到这样齐备。因此,从《新理学》经《新事论》和《新世训》到《新原人》是一个体系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再到后面的《新原道》和《新知言》这一过程仍在持续)。从另一方面说,《新原人》在体系化方面尚有不足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这里仅举一个其前后不甚一致的例子。比如,对于自然境界的规定冯友兰不太有把握,一方面按照他的体系逻辑说自然境界没有觉解,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承认自然境界中还是有一定觉解。对此,他只能用“似乎”之类的词敷衍一下[13]。其真正的问题在于他难以确定自然境界的外延尤其它的下限所在。

从所可指涉的经验内容来看,人生境界说的重点似主要在于整理传统儒家的经验。不过,对于其时代的新内容,它仍然有所注意,那就是对抗战时期国人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的涵融。但从整体上说,人生境界说对于新时代的新经验关注不够,这也是它受到当时一些学者(尤其是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的原因之一。从新形式工具方面来看,人生境界说取得可观的成就,最为典型的体现便是觉解和境界等概念的引入。从我们所见到的材料来看,《新原人》之前的中国现代哲学中尚未见到这样一套系统的人生哲学范畴。那么,提出这样一套既具古典色彩又结合了一些现代哲学内容(结合得如何是另一问题)的范畴便是二十世纪人生哲学领域中一件不小的成就。因此,从总的方面来看,人生境界说取得的成就还是值得称道的。 
从对于他人的意义和可能来看,人生境界说在提出之后对于当时的青年思想也有一些积极影响,那就是为他们提供了某些人生原则和生活信念[14]。不过从总体上看,人生境界说的实际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是社会形势和时代变迁造成的。在本文看来,人生境界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为未来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某些基础。从人生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融汇中西的一次尝试,人生境界说在正反两方面都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第一,它指示出新的人生哲学必须会通中西的方向。第二,它留下了一个非常整齐的人生哲学框架,在我们看来,这是目前所见的较为适宜的人生哲学框架。第三,它留下了一套范畴体系,经过改造后仍有其新的用途。第四,它留下了许多问题,对于它们的解决自然指向新的人生哲学。从今天来看,人生境界说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对于未来学术的影响上。 
  
四 
  
通过上文对新理学本体论和人生境界说在文本真实和意义可能两个层面的探讨,可以看出冯友兰的哲学成就和不足。从新理学体系的整体着眼,我们认为可以做出下面的把握:新理学体系的逻辑使用、思辩水平和经验基础都有一定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诸多细部问题上的错失。从《新理学》到《新知言》的撰述过程中,这些细部问题的确是在逐渐减少,但未能从根本消除。应该说,这和冯先生个人素质和所受哲学训练的特点有关。这是新理学体系不足的一方面。从它成就的一方面看,主要展现在它的宏观方向或框架上,那就是中西折中、中西会通的思路掌握。在这两方面中,如果就一个哲学体系的自身完善度来说,前者占主导地位。也可以说,这些细部问题造成的裂缝足以危及整个体系的成立。其中,新理学本体论中的问题相当明显,人生境界说中的问题明显要小得多,但问题仍然存在。如果就一个哲学体系的意义可能性来说,后者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无论对于思想的接受者还是对于思想的继承改造者,他们都是有选择有创造地接受其中的思想,只会接受正确的部分,错误的部分只会作为反面的教训来看待。从这两个方面着眼,我们既不同意将新理学拔到极高地位、认为无人可及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新理学贬得极低、说成一无是处的观点,而是认为应该以辩证分析的态度来评估和认识。 
  
  
  
注释: 
1、如所周知,非体系化是二十世纪世界哲学的一股重要潮流。本文无力对此潮流进行评估,只是认为:对于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哲学的评价应以体系化为标准,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哲学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标准。这既和非体系化思潮这时的影响尚不甚大(至少对于中国哲学是如此)有关,也和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引进基本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关。 
2、陈来教授曾指出:“新理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部分,一是形上学,一是境界说。”见陈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贡献》,载《冯友兰研究》第一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3、冯友兰:《贞元六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3页。 
4、《贞元六书》34页。 
5、《贞元六书》第47页。 
6、《贞元六书》第48页。 
7、《贞元六书》第48页。 
8、《贞元六书》第59页。 
9、郑家栋指出:“《新理学》一书体现的是一种知性的(亦即与辩证思维相对而言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见郑家栋:《当代新儒学史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虽然这种知性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进有一定意义,但在黑格尔辩证思维以来的世界哲学背景衬托下,还是显得深度不够。 
10、《贞元六书》第850页。 
11、《贞元六书》第914页。 
12、在本文看来,胡军教授的《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期)一文将新理学本体论分析得比较清楚而透彻,可参阅。 
13、《贞元六书》554页。 
14、兹举一例。在西南联大上过冯先生人生哲学课的诗人郑敏曾言:“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可参阅郑敏:《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课”》,载单纯、旷昕主编《解读冯友兰·学人纪念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